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
【部分图文】:
应用上述评价指标和方法,计算出2009—2018年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多维贫困综合度。按照ArcGIS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划分为高度贫困、较高度贫困、中度贫困、较低度贫困和低度贫困5类(图2)。从时序变化上看,贫困综合程度下降态势明显,低度贫困的县域单元数量大幅攀升。2009年武陵山片区的42个国家级贫困县以高度贫困为主,占比高达76.19%。由此可见,在研究初期,武陵山片区不仅贫困程度深,而且贫困面广。2013年高度贫困地区的比重下降到7.14%,并且5种多维贫困类别所占比重也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开始以较低度贫困和中度贫困为主。到2018年,所有贫困县均脱离高度贫困阶段,整体以低度贫困为主(比重为57.14%)。说明武陵山片区近10年的减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除了追求单一的收入增长外,还注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图2 武陵山片区2009-2018年多维贫困的时空演变
图1 2009-2018年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基于2009—2018年的多维贫困数据,引入环比发展速度进一步揭示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片区综合贫困度的时序变化特征。由表2可知,各分片区多维综合贫困均持续下降,且研究期末的降速低于研究期初。一方面,表明国家对减贫工作愈加重视,随着旅游扶贫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片区内的贫困程度显著下降;另一方面,2020年即将实现全面脱贫,当前大多数贫困县已摆脱绝对贫困,所以县域间相对贫困变化和贫富差距缩小的速度逐渐降低。贵州、重庆片区贫困下降速度稍高;而湖北、湖南片区环比降速则相对缓慢,与前两个分片区存在较大殊异,主要源于湖南、湖北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数量较多,综合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图3显示了2010—2018年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和多维贫困脱钩弹性系数的总体变动情况。近10年来,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除了个别年份起伏较大外,基本保持平稳,其中,2010—2011年旅游发展水平变化幅度最大,但仍保持增长趋势;多维贫困的下降率则较为稳定。整体看来,相比于旅游发展水平和多维贫困变化率,二者的脱钩弹性系数变化幅度居中。现将武陵山片区脱钩弹性系数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结合该片区近10年来旅游发展和减贫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阶段的脱钩弹性系数及其发生的原因展开分析。第一阶段(2010—2012年):平稳波动期。该阶段武陵山片区整体贫困程度基本呈下降态势,这是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以来,贫困问题得以重视和有效解决的现实反映。但此时旅游产业在减贫工作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所以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脱钩弹性系数随之发生改变。第二阶段(2012—2016年):剧烈波动期。2011年12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在政策指导下,各贫困县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以期借助旅游产业的带动力量加速脱贫进程。但是旅游产业效应发挥具有滞后期[33],因此在2015年之前旅游发展水平的增长率较低,之后才开始逐渐攀升。这也是导致武陵山片区脱钩弹性系数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2016—2018年):波动调整期。该阶段,减贫进入中后期,贫困下降速度略有提升,旅游发展水平仍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所以两者在该阶段仍以强脱钩关系为主,即旅游发展水平与多维贫困的背离程度不断提高。这是该片区旅游减贫动能持续增强、旅游扶贫效益精准滴落的体现,也是旅游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理念在贫困地区“落地”的现实反映。2. 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联;;贯彻“两聚一高” 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J];农家致富;2017年03期
2 郭秀红;;河南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系统构建[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04期
3 于国治;;从我县实际出发 坚持走以牧业为主 各业协调发展的道路[J];实事求是;1987年05期
4 钟庆君;;农村社区建设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6期
5 夏正;;我国31个省区农村发展水平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6 杨宏力;;山东省17地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2009-2013)[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7 林政;;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量度研究——以广东当前农业的实际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年07期
8 郭锦全;;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山西农经;2019年24期
9 周珺;车裕斌;;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黎国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畜牧水平[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福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2 程立振;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3 葛丽亚;海东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4 郑永平;福建省设区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赵颖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郭峰;安徽省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年
7 张成龙;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崔悦怡;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D];西北大学;2015年
9 李奥;基于ESDA方法的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10 姚露;张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7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