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6:49
  论文从单个遗址和墓地的分组,到多个遗址和墓地的分段,再到整个考古学文化的分期,最后到诸多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等几个不同层面的研究入手,分别建立了嫩江流域、辽西山地、辽西平原、辽东南部、辽东北部、第二松花江流域、图们江流域等7个自然地理区域内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坐标。经过横向对比和整合研究,区分出了夏至早商、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战国等4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纵横两方面研究为基础,构建了整个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从文化,到文化系,再到文化区,最后到文化带等几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出发,分别确立了双砣子文化系、马城子文化系、高台山文化系、夏家店下层文化系、小拉哈文化系、兴城文化系等6个并行发展但谱系有别的文化系统。按文化亲缘关系的不同,区分出了嫩江流域、图们江流域、辽东南部3个“系列考古文化区”和第二松花江流域、辽东北部、辽西平原、辽西山地4个“序列考古文化区”。根据自然环境、文化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将夏至战国时期的东北划分成了东西并列的两个文化带,即以大兴安岭、燕山为依托的西部“大兴安岭—燕山文化带”和以长白山、千山为依托的东部“长白山—千山文化带”...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嫩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编年
    第一节 白金宝遗址四种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区分
        一、1974年第一次发掘材料的再认识
        二、1979年复查材料的再认识
        三、1986年第三次发掘材料的再认识
        四、四种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区分
    第二节 小拉哈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材料确认
        二、分期研究
        三、年代判定
    第三节 “古城遗存”的辨识与年代
        一、文化辨识
        二、年代判定
    第四节 白金宝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遗址材料分析
        二、墓葬材料分析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
    第五节 汉书二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遗址材料分析
        二、墓葬材料分析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
    第六节 嫩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二章 辽西山地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编年
    第一节 地理范围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内涵、分期与年代
        一、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和内涵问题
        二、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问题
    第三节 魏营子类型的内涵与年代
    第四节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文化分期
        二、年代讨论
    第五节 凌河类型的内涵、分期与年代
        一、关于文化内涵(材料)的三点说明
        二、关于分期和年代问题的认识
    第六节 夏家店上层文化之后至战国燕文化之前的几种文化遗存
        一、“水泉遗存”的特征与年代
        二、“井沟子遗存”(含“铁匠沟遗存”)的特征与年代
        三、“五道河子遗存”的特点与年代
    第七节 战国燕文化遗存
    第八节 辽西山地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三章 辽西平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编年
    第一节 “平安堡二期遗存”的特征与年代
        一、文化特征
        二、年代判定
    第二节 高台山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遗址材料分析
        二、墓葬材料分析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
    第三节 辽西平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四章 辽东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编年
    第一节 关于双砣子一、二期文化的几个问题
        一、老铁山积石墓应该是双砣子一期文化的墓葬
        二、双砣子一期文化应该是处于夏代初期的青铜文化
        三、双砣子二期文化是夏代中晚期至早商时期受过山东半岛岳石文化强烈影响的一支地方性土著文化
    第二节 双砣子三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遗址材料分析
        二、墓葬材料分析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
    第三节 双房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遗存确认与文化特征
        二、材料特点与研究思路
        三、陶器的类型学研究与分期
        四、青铜器的类型学研究与断代
    第四节 辽东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五章 辽东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编年
    第一节 马城子文化是辽东北部地区夏商遗存的全称
    第二节 马城子文化墓葬材料的分段
        一、《马城子》报告发表的七处洞穴墓葬的分组研究
        二、其它遗址出土墓葬的分组研究
        三、墓葬材料的分段与年代
    第三节 马城子文化遗址材料的分段
        一、层位关系的湾柳遗址和顺山屯遗址的分组研究
        二、无层位关系的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组别分析和年代说明
        三、遗址材料的分段与年代
    第四节 马城子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第五节 辽东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六章 第二松花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编年
    第一节 西团山文化墓葬材料的分段研究
        一、陶壶的类型学分析与分组
        二、其它陶器的组别确定和型式比较
        三、各组陶器的年代判定与墓葬分段
        四、青铜短剑、方銎斧、曲刃矛的形态分析和年代说明
    第二节 西团山文化遗址材料的分段研究
        一、有层位关系的大海猛遗址和长蛇山遗址的分组研究
        二、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
        三、遗址材料的分段与年代跨度
    第三节 西团山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第四节 第二松花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七章 图们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编年
    第一节 会宁五洞遗址的层位关系及相关遗存的性质分析
        一、会宁五洞房址层位关系及出土陶器分析
        二、图们江流域两类不同性质考古学文化的划分
    第二节 兴城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兴城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分期和年代
        二、其它遗址和墓地材料的年代与期属
    第三节 柳庭洞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文化分期
        二、年代判定
    第四节 图们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
第八章 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第一节 七个编年序列:历时性纵坐标的比较
        一、文化发生的多源性
        二、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三、文化转变的同步性
    第二节 四个发展阶段:共时性横坐标的确立
        一、夏至早商时期
        二、商代晚期
        三、西周至春秋时期
        四、战国时期
    第三节 时空框架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九章 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关系
    第一节 纵向传承:六个“文化系”的区分
        一、双砣子一、二、三期文化→双房文化系统
        二、马城子文化→西团山文化系统
        三、“平安堡二期遗存”→高台山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系统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南支)→塔照一、二期文化→张家园上层文化系统
        五、小拉哈文化→“古城遗存”→白金宝文化→汉书二期文化系统
        六、兴城文化→柳庭洞文化系统
        七、辽西山地地区其它几种文化遗存的说明
    第二节 横向交往:夏商和两周时期的文化格局分析
        一、夏商时期的文化交流
        二、两周时期的文化扩张、迁徙与文化替代
    第三节 两种“文化区”与两个“文化带”的划分
        一、“系列考古文化区”和“序列考古文化区”的划分
        二、“大兴安岭—燕山文化带”和“长白山—千山文化带”的划分
结语
插图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及获奖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区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滞后性——基于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研究[J]. 侯亮亮,古顺芳,张昕煜,戴玲玲,武夏,张国文,郭怡.  人类学学报. 2017(03)
[2]白金宝陶器纹饰演进的文化解读[J]. 齐甲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3]太子河流域青铜时代石构墓葬初探——以洞穴墓和石棺墓为中心[J]. 赵少军.  文物春秋. 2016(02)
[4]辽东地区浑河流域青铜时代石棺墓初步研究[J]. 赵少军.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4(00)
[5]东北地区先秦时代车马具研究[J]. 孙璐,孙金松,刘丽娜.  草原文物. 2015(02)
[6]夏家店上层文化石锤斧的初步研究[J]. 韩金秋.  草原文物. 2015(01)
[7]河南地区新近发现的岩画、巨石遗迹及其时代[J]. 汤惠生.  考古与文物. 2012(06)
[8]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族属问题的生物考古学考察[J]. 朱泓,曾雯,张全超,陈山,周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1)
[9]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述论[J]. 席永杰,滕海键.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燕文化进入前的辽西[J]. 乔梁.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10(02)

博士论文
[1]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铜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研究[D]. 刘函.北京科技大学 2020
[2]晚商时期晋陕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与社会[D]. 魏泽华.山东大学 2017
[3]嫩江流域陶器纹样的美学研究[D]. 齐甲子.吉林大学 2015
[4]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研究[D]. 吴大洋.吉林大学 2013
[5]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研究[D]. 唐淼.吉林大学 2009
[6]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D]. 杨占风.吉林大学 2009
[7]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D]. 陈山.吉林大学 2009
[8]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D]. 赵欣.吉林大学 2009
[9]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 陈苇.吉林大学 2009
[10]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研究[D]. 吕军.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大型房址建筑技术和功能研究[D]. 刘云秀.山东大学 2020
[2]松嫩地区北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骨器研究[D]. 冀萌.西北师范大学 2020
[3]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分类研究[D]. 万鸿杨.辽宁大学 2020
[4]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居民人种类型综合研究[D]. 毛雪.辽宁大学 2020
[5]辽东半岛石棚墓与大石盖墓的比较研究[D]. 汤隆皓.广西师范大学 2019
[6]辽西东部区春秋晚至战国时期非燕遗存文化类型研究[D]. 苏哲.辽宁大学 2019
[7]GIS支持下的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的环境考古研究[D]. 程庆花.吉林大学 2018
[8]嫩江流域新石器至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研究[D]. 苑旺.吉林大学 2018
[9]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积石冢研究[D]. 宋美娇.辽宁师范大学 2018
[10]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兵器研究[D]. 徐唯轩.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74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74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