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现状及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4 02:14
旅游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是一种流动时间短暂的流动人口,有人称之为“社会型流动人口”和“公务型流动人口”。中国旅游业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亚洲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大国,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口生活水平越高,旅游需求就越旺盛,旅游产业就越发达。正因为如此,旅游产业才被认为是永远不会衰落的“黄金产业”。进行对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的研究,无论对国家旅游业的宏观管理,还是对旅游企业的微观操作,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人口学角度,对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对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提出有利于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绪论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二、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的现状及分析
(一) 研究对象
(二)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数量与来源
(三)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构成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四)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旅游人口个案分析
三、中国国内旅游人口趋势预测及分析
(一)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趋势预测
(二)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预测结果分析
四、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二)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对策
(一) 提高国内旅游人口素质及环境认识
(二) 做好国内旅游区的环境规划并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三) 积极鼓励社区参与
(四) 加强政府调控
六、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 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现象矛盾论[J]. 袁国宏.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2]旅游环境容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 万幼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04)
[3]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J]. 段立杰. 云南环境科学. 2004(02)
[4]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李红,杨艳翎,王莹. 学术交流. 2004(04)
[5]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待开发景区规划中的应用初探——以贵州东风湖为例[J]. 王剑,熊康宁,殷红梅,彭建. 中国岩溶. 2002(04)
[6]论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J]. 陈才. 旅游学刊. 2000(06)
[7]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J]. 王雪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S2)
[8]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 谢彦君. 旅游学刊. 1998(04)
[9]重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J]. 金波. 市场与人口分析. 1998(03)
[10]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 地理学报. 1997(02)
本文编号:297600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绪论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二、中国国内旅游人口的现状及分析
(一) 研究对象
(二)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数量与来源
(三)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构成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四)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旅游人口个案分析
三、中国国内旅游人口趋势预测及分析
(一)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趋势预测
(二)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预测结果分析
四、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二)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 中国国内旅游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对策
(一) 提高国内旅游人口素质及环境认识
(二) 做好国内旅游区的环境规划并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三) 积极鼓励社区参与
(四) 加强政府调控
六、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 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现象矛盾论[J]. 袁国宏.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2]旅游环境容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 万幼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04)
[3]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J]. 段立杰. 云南环境科学. 2004(02)
[4]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李红,杨艳翎,王莹. 学术交流. 2004(04)
[5]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待开发景区规划中的应用初探——以贵州东风湖为例[J]. 王剑,熊康宁,殷红梅,彭建. 中国岩溶. 2002(04)
[6]论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J]. 陈才. 旅游学刊. 2000(06)
[7]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J]. 王雪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S2)
[8]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 谢彦君. 旅游学刊. 1998(04)
[9]重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J]. 金波. 市场与人口分析. 1998(03)
[10]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 地理学报. 1997(02)
本文编号:297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7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