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9:41
  旅游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国际交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将成为中国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06年,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正在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向支柱产业攀升,向特色旅游大省目标迈进。随着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给资源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明显,旅游资源的过渡开发、旅游用品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而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视角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通过对国内外发展旅游产业的比较研究预见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全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铺垫。对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概括和评述,通过对波特竞争力模型、IMD竞争力模型、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的介绍,分别分析了这三个模型在旅游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不足,即缺乏对旅游资源减量使用、再利用方面竞争力的评价,故在这...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示意图

统计图,统计图,黑龙江省,江河


黑龙江省具备条件开发多种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会展、奖励旅游、疗养旅游等。黑龙江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4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图5一1),全省保护区总面积350万公顷,是黑龙江省面积的7.7%,其独特的自然美景、以及有意义的生物区(植物、动物)、文化、历史、地质(油田、火山)和水文(水库、江河)、生态(湿地、山川、森林)等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这些自然保护区中67%由林业部门管理。在过去的20多年中,96个森林公园的总面积达50万公顷,或者说占黑龙江省面积的1%,这为当地的城镇居民提供了娱乐机会(漂流、滑雪、在大自然中散步、观光、住宿、餐馆等),并支撑了以大自然为基础的旅游业。在黑龙江省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已经建立了55个滑雪场;在江河景区已经建立了20多个江河漂流段;为了观鸟和观看传统的割芦苇活动

农业旅游,示范点


等旅游开发形式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也说明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具有强大的农业旅游优势。黑龙江省近几年发展的典型农业旅游示范区有9处,在全国排名第九(图5一2),·分别为:哈尔滨北方现代都市农业旅游示范园、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齐齐哈尔甘南县兴十四村、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哈拉新村、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园、宁安渤海农业旅游示范园、牡丹江黑宝熊乐园、牡丹江春城园艺科技旅游示范园、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渔猎文化旅游示范区。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示范区的实际经济效益远低于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主要是缺少正确的思想对农业旅游示范区进行指导和合理规划,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而江苏等发达省份将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到了农业旅游中,将农业旅游上升到了产业层面,以资源减量化、循环利用的思想指导农业旅游示范区的发展,形成了规模收益。图5一2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但仅有简单的结合是不够的,要想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必须重视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与运营,应该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农业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依靠科技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 马凯.  求是. 2005(16)
[2]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北京蟹岛度假村的旅游循环经济研究[J]. 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1)
[3]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 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  人文地理. 2005(01)
[4]试论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J]. 邓念梅,魏卫.  青海社会科学. 2005(01)
[5]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 李伟,黄远水.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02)
[6]论发展旅游业对黑龙江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J]. 刘春杰.  学术交流. 2004(03)
[7]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范例——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模式[J]. 吴志冲.  上海农村经济. 2004(03)
[8]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J]. 吴季松.  石油政工研究. 2003(04)
[9]论影响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评价方法[J]. 李红.  学术交流. 2003(07)
[10]中国旅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部优势[J]. 李红.  学术交流. 2003(03)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 吴雪莹.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2]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 李伟.华侨大学 2005
[3]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沿江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 颜庭干.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 谭颖青.华南师范大学 2005
[5]关于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D]. 仲丽丽.青岛大学 2005
[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 杨英宝.河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4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94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