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5 01:39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也超出其它单项产业的发展速度。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速度。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吸引更多投资,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经济的负外部性日益明显,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等等。这类外部性的大量存在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以旅游业发展中的外部性作为研究视角,以湘西自治州旅游业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着眼于区域这一空间范围,研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寻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旅游业的现实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外部性理论的发展演进和旅游业发展中的外部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旅游业正外部性的作用和负外部性的内涵,并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将旅游的外部不经济分为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从而奠定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接着从旅游生产的外部性和旅游消费的外部性两个视角分析了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然后,联系湘...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外部性理论研究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1.2.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外部性理论及旅游业中的外部性分析
2.1 外部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1.1 外部性的内涵
2.1.2 外部性的主要特征
2.1.3 外部性的分类
2.2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2.3 旅游业的外部性分析
2.3.1 旅游业的正外部性
2.3.2 旅游业的负外部性
第3章 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素
3.3 旅游生产的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4 旅游消费的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4章 湘西州旅游业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深层原因
4.1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4.1.1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成就
4.1.2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制约因素
4.2 湘西州旅游外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4.2.1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欠科学
4.2.2 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旅游环境恶化
4.2.3 过度竞争,缺乏合作
4.2.4 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4.3 湘西州旅游业外部性产生的深层原因
4.3.1 产权界定不清
4.3.2 制度约束乏力
4.3.3 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第5章 实现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2 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5.2.1 积极发展特色生态旅游
5.2.2 大力开发民俗文化类旅游产品
5.3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3.1 建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规则
5.3.2 加强生态旅游环境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5.3.3 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
5.3.4 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5.3.5 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 丁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4)
[2]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 袁鸾,吴仁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02)
[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J]. 刘建浩. 统计与决策. 2004(12)
[4]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开发对策[J]. 于蓉,张忍顺.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5]通过生态旅游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武夷山生态旅游案例[J]. 方碧姗. 林业经济问题. 2004(05)
[6]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研究[J]. 卞显红,张光生,王苏洁.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01)
[7]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J]. 董雪旺.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3(06)
[8]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J]. 宋伟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04)
[9]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 人文地理. 2002(06)
[10]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外部性理论[J]. 刘亭立,赵小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2998305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外部性理论研究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1.2.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外部性理论及旅游业中的外部性分析
2.1 外部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1.1 外部性的内涵
2.1.2 外部性的主要特征
2.1.3 外部性的分类
2.2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2.3 旅游业的外部性分析
2.3.1 旅游业的正外部性
2.3.2 旅游业的负外部性
第3章 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素
3.3 旅游生产的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4 旅游消费的外部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4章 湘西州旅游业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深层原因
4.1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4.1.1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成就
4.1.2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制约因素
4.2 湘西州旅游外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4.2.1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欠科学
4.2.2 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旅游环境恶化
4.2.3 过度竞争,缺乏合作
4.2.4 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4.3 湘西州旅游业外部性产生的深层原因
4.3.1 产权界定不清
4.3.2 制度约束乏力
4.3.3 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第5章 实现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2 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5.2.1 积极发展特色生态旅游
5.2.2 大力开发民俗文化类旅游产品
5.3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3.1 建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规则
5.3.2 加强生态旅游环境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5.3.3 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
5.3.4 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5.3.5 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 丁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4)
[2]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 袁鸾,吴仁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02)
[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J]. 刘建浩. 统计与决策. 2004(12)
[4]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开发对策[J]. 于蓉,张忍顺.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5]通过生态旅游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武夷山生态旅游案例[J]. 方碧姗. 林业经济问题. 2004(05)
[6]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研究[J]. 卞显红,张光生,王苏洁.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01)
[7]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J]. 董雪旺.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3(06)
[8]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J]. 宋伟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04)
[9]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 人文地理. 2002(06)
[10]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外部性理论[J]. 刘亭立,赵小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299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9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