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10:00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独特的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开发过热带来的旅游资源破坏问题提醒人们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相对于经济、科技和教育手段,法律和行政手段(表现为政策法规)更具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得到广泛认可。“三江并流”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政策法规研究对该区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开篇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国内外旅游资源及世界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的研究现状,进而确定论文的选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分析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是数量丰富、类型多、品位高和级别高、知名度大。但区内迪庆、怒江和丽江三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且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威胁较大。并分析了造成破坏、威胁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今后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 第三部分围绕本文研究的重点——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从现有政策法规体系出发...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国内外旅游资源及世界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的研究现状及选题
    (一) 国内外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规的研究现状
        1. 国外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规的研究现状
        2. 国内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世界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研究现状
    (三)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及政策法规保护研究现状
    (四) 选题目的及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五)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2. 技术路线
二、“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 “三江并流”区概述
    (二)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概况
        2.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三)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破坏状况
        1.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面临的威胁和破坏
        2.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原则、指导思想及战略思路
三、“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及存在问题
    (一)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1. 世界遗产保护纲领性文件
        2. 《宪法》
        3. 旅游资源法律
        4. 行政法规及规章
    (二) “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和遗产保护的基本法
        2. 立法滞后
        3. 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差
        4. 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造成政策法规实施中矛盾交叉、管理权限不清
        5. 处罚力度不够
四、完善“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规的对策研究
    (一) 立法层面—地方性法规的完善
        1. 立法现状
        2. 今后地方政策法规制定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二) 执法层面—执法主体执法意识的加强
    (三) 法律救济层面—加强司法保障
    (四) 柔性法规层面—强化和提升乡规民约的作用
五、“三江并流”区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管理对策研究
    (一) 实现由人治向法治观念的转变
    (二) 加强立法,制定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法或旅游资源保护法律
    (三)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政府干预
    (四) 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性管制机构
    (五) 进一步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 以“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构筑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七)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八) 加强社区和全民参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
    (九) 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及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1. 宣传
        2. 教育
        3. 职业和专业技术培训
    (十) 与当地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相结合,在充分尊重社区居民文化、风俗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和管
六、主要结论及问题探讨
    (一) 主要结论
    (二) 问题探讨
主要参考资料
鸣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内外资源安全立法趋势及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J]. 罗世荣,杨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4)
[2]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及其环境脆弱性分析[J]. 王嘉学,彭秀芬,杨世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3]基于人地关系的地质灾害探讨——以三江并流带兰坪县为例[J]. 韩全芳,骆华松,韩吉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4]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生态明显改善[J]. 段润虎.  草业科学. 2004(10)
[5]碧塔海景区旅游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 王金亮,王平,鲁芬,杨桂华.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5)
[6]浅谈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立法问题[J]. 万克夫.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9)
[7]旅游环境保护与政府干预[J]. 陈国生.  旅游科学. 2004(03)
[8]从世界遗产到国家遗产、地方遗产体系[J]. 曹丽娟.  城市规划. 2004(08)
[9]世界遗产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定位研究[J]. 朱建安.  旅游学刊. 2004(04)
[10]世界遗产代际公平探析——对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法律思考[J]. 李华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硕士论文
[1]论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问题[D]. 曾彩琳.东北林业大学 2004
[2]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法律保护[D]. 钟强.湘潭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7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27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