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陶瓷的禅宗美学境界
发布时间:2021-04-09 18:04
宋代陶瓷具有秀丽典雅、优美含蓄的独特时代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独辟蹊径,尝试从禅宗对宋代陶瓷风格的影响入手,通过分析宋代陶瓷在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禅宗美学境界,论证禅宗美学思想对宋代陶瓷时代风格的形成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禅宗和禅宗美学思想背景。禅宗自中唐开始在中国兴起,宋代尤为兴盛。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意境”、“妙悟”等重要范畴。禅宗的心物观——“现象空观”和顿悟观——“自性自度”是影响器物美学风格的重要观点。随后,文章分析了禅宗对宋瓷的两种影响方式:直接影响体现为具有明显佛教用途的瓷器和纹饰,间接影响体现为符合禅宗审美观的具有禅学意境的瓷器和图案、文字等。其次,本文重点探讨了禅宗美学推动宋代陶瓷风格形成的具体表现。禅宗崇青尚白的色彩观、心声相通的声音观和于相而离相的意境观推动了空灵淡雅的青白瓷在宋代大为盛行;禅宗崇尚清丽的艺术表现风格促进了宋瓷以轻巧秀丽的造型为取向;禅茶一味的结合是宋代陶瓷茶具别具禅意的源头:禅宗追求自然变幻和残缺之美促进了宋代窑变和开片瓷的盛行:禅情禅趣更以一种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在宋瓷上频...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宋白瓷海螺,采自王莉英、穆青《定窑瓷鉴定与鉴赏》
佛教包括禅宗和其他宗派对瓷器的直接影响不能严格区分,主要体现在佛教供器或佛教图案纹饰上,这类瓷器具有明显佛教特征,起到了为佛教宣传教义和日常供奉、举办法事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图1,2,3):纹饰方面:汉魏六朝以来,莲花(瓣)纹、宝相花、联珠纹等具有明显佛教意味的纹饰图案在陶瓷器皿上层出不穷,采用了刻划、蓖划、浮雕、贴塑等多种表现手法。唐代以前这些纹饰主要装饰在具有宗教或神圣意味的鼎、炉、尊等瓷器上,24李立新.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民族艺术2003年第2期.P7925李立新.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民族艺术.2003年第2期.P79
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禅宗影响宋瓷的方式另外碗、盘等器皿上亦较常见。唐宋以后这些纹饰则日益普遍,几乎出现在所常使用的器皿之上,如瓷瓶、壶、盒、碗、枕、炉、杯、盏、盘等。瓷塑方面:宋代以前,佛像较少见,具有佛道宗教意味的常见的是陶瓷明俑、谷仓等;宋以后,不仅明器、俑和魂瓶不减,佛像、观音像、罗汉像、供养坐禅像等也大量出现。瓷法器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教专用法器和器皿日益丰富,到宋代己十分完备,如陶瓷净瓶(军持)、法螺、香炉、香球、香盒、花瓶、烛台、宝如意、佛坛、佛完、水器、饭食器等一应俱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孩儿枕为代表的宋代瓷塑特征[J]. 曹春生,陈剑英. 陶瓷研究. 2007(01)
[2]从吉州窑瓷看南北陶瓷文化交流[J]. 黄年凤. 收藏家. 2006(11)
[3]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J]. 李立新. 民族艺术. 2003(02)
[4]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J]. 刘方.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5]论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J]. 徐宏力.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2)
[6]论朴素美[J]. 陈玉刚. 北方论丛. 1982 (02)
本文编号:3128074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宋白瓷海螺,采自王莉英、穆青《定窑瓷鉴定与鉴赏》
佛教包括禅宗和其他宗派对瓷器的直接影响不能严格区分,主要体现在佛教供器或佛教图案纹饰上,这类瓷器具有明显佛教特征,起到了为佛教宣传教义和日常供奉、举办法事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图1,2,3):纹饰方面:汉魏六朝以来,莲花(瓣)纹、宝相花、联珠纹等具有明显佛教意味的纹饰图案在陶瓷器皿上层出不穷,采用了刻划、蓖划、浮雕、贴塑等多种表现手法。唐代以前这些纹饰主要装饰在具有宗教或神圣意味的鼎、炉、尊等瓷器上,24李立新.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民族艺术2003年第2期.P7925李立新.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民族艺术.2003年第2期.P79
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禅宗影响宋瓷的方式另外碗、盘等器皿上亦较常见。唐宋以后这些纹饰则日益普遍,几乎出现在所常使用的器皿之上,如瓷瓶、壶、盒、碗、枕、炉、杯、盏、盘等。瓷塑方面:宋代以前,佛像较少见,具有佛道宗教意味的常见的是陶瓷明俑、谷仓等;宋以后,不仅明器、俑和魂瓶不减,佛像、观音像、罗汉像、供养坐禅像等也大量出现。瓷法器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教专用法器和器皿日益丰富,到宋代己十分完备,如陶瓷净瓶(军持)、法螺、香炉、香球、香盒、花瓶、烛台、宝如意、佛坛、佛完、水器、饭食器等一应俱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孩儿枕为代表的宋代瓷塑特征[J]. 曹春生,陈剑英. 陶瓷研究. 2007(01)
[2]从吉州窑瓷看南北陶瓷文化交流[J]. 黄年凤. 收藏家. 2006(11)
[3]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J]. 李立新. 民族艺术. 2003(02)
[4]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J]. 刘方.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5]论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J]. 徐宏力.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2)
[6]论朴素美[J]. 陈玉刚. 北方论丛. 1982 (02)
本文编号:3128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2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