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通道客运分担率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00:18
  客运分担率是旅客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制定各种交通设施规划和运输企业运营策略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铁路客运专线,由于客运专线具有经济、快捷、舒适、运量大、节能环保等优势,必将吸引大量的旅客,引起通道客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为了分析这些变化对通道客运结构的影响,有必要对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进行合理预测。客运专线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对其分担率预测没有现行资料可以借鉴,因此需要根据旅客出行决策过程,选择相应的方法来预测通道内各方式的客运分担率。为此,本文以作者所参加的课题“客运专线建设对西(安)兰(州)综合运输通道结构影响研究”为依托,选择基于非集计理论的Logit模型来预测西兰通道客运分担率。首先,分析了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出行决策机制,认为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符合效用理论;其次,介绍了现行的各种分担率预测方法,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并依据旅客出行决策机制选择了MNL模型做为预测工具;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对西兰通道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再次,运用TransCAD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标定出旅客出行效用函数模型,并据此预测了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通道客运分担率预测研究


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调查统计表

模型图,模型,运输方式,出行方式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7页{{{一晰阅协.叫叫}而画 画}厄抽叫 叫{i西网俪‘云骊骊图5一1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调查统计表2创建MNL模型创建MNL模型的过程就是在TransCAD内部确定需要标定的广义费用函数。首先需要确定进行约的通道内所存在的备选运输方式;其次是确定与出行方式决策相关的各个服务特性,模型创建过程如图2所示。完成MNL模型创建之后即可得到如图5一2所示模型表:今今,,铲铲 铲图5一2建立MNL模型表图5一3填充MNL模型表3填充MNL模型填充模型表是确定进行特性系数标定所需的数据来源容、各运输方式名称以及每种运输方式所对应的特性值,的填充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根据TransCAD软件自身特、模型内MNL占.模型效用

模型图,模型,效用系数,广义费用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8页函数随机项个数必须小于运输方式个数,选择既有铁路的效用函数随机项为0。模型表的填充过程如图5一3所示:模型表填充完成后即可得到如图5一4所示模型表:图5一4模型表4特性系数标定模型表建立和填充完成后,用于标定的广义费用模型和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己确定。单击TransCAD软件界面中的Planning工具条,从下拉菜单中选择 MultinomialLogitEatimation即可标定出广义费用函数的效用系数,计算结果如表图5一5所示:图5一5效用系数计算结果同时,软件输出的数据统计报告如表5一1一6所示表5一1一6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变量参数估计值I检验值)12人U 076409一.2(-865常数项客运专线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航空一 1.533 3.698 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粗糙集理论在城际间客运量分担率模型中的应用[J]. 冯焕焕,朱从坤.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7(01)
[2]巢式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J]. 周建,王树盛,隋水仙.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05(04)
[3]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 隽志才,李志瑶,宗芳.  公路交通科技. 2005(06)
[4]基于意向调查数据的非集计模型研究[J]. 焦朋朋,陆化普.  公路交通科技. 2005(06)
[5]长大干线铁路客运量预测方法研究[J]. 赵长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03)
[6]客运专线对沿线城市铁路客运量分流问题的研究[J]. 孙朝苑.  铁道经济研究. 2004(03)
[7]铁路客运专线的客运量预测[J]. 仇智勇.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04)
[8]秦沈客运专线对京沈客流分担率的影响分析[J]. 孙海林,胡兆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03)
[9]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组合模型的研究[J]. 喻翔,毛敏,刘建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3(01)
[10]修建客运专线作为铁路新的发展模式的思考[J]. 张于心,鲍枫,鲍振荣,薛立民.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1(09)

博士论文
[1]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 刘万明.西南交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交通方式划分的LOGIT模型方法[D]. 李辰.河海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8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28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