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5:22
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联合制定并颁发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所倡导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旅游发展在促进旅游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地社区居民也被动承担了过多的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最终实现生态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即:使当地生态环境在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在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从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旅游规划的参与、参与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参与相关宣传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盐城开展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资源丰富且十分独特,但当地政府及相关上级管理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旅游开发部门的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湿地生态旅游成为热点
1.1.2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成为江苏省开发的重点旅游项目
1.1.3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日益紧密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框架及思路
第二章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涵义
2.1.2 旅游社区的概念
2.1.3 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2.2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
2.2.1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内容及层次研究
2.2.2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方法研究
2.2.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探讨
2.2.4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
2.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
2.4 本章小结
2.4.1 社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比较匮乏,系统性不够
2.4.2 对社区参与和旅游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2.4.3 对于旅游对目的地影响及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第三章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
3.1.1 可持续发展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1.2 利益主体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1.3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1.4 社会表象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2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
3.2.1 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
3.2.2 社区参与的参与模式
3.2.3 社区参与的内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情况分析
4.1 盐城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4.1.1 盐城生态旅游总体状况分析
4.1.2 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征及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1.3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征及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2 盐城海滨湿地社区的界定及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4.2.1 盐城海滨湿地社区的界定、研究区社区范围的界定
4.2.2 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4.2.3 社区参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公众旅游感知差异研究
5.1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5.1.1 社区公众旅游感知研究的理论依据
5.1.2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5.2 社区对旅游影响认知分析
5.3 社区公众类型划分及其旅游感知差异分析
5.3.1 调查样本分析
5.3.2 居民旅游感知分析结果
5.3.3 社区居民旅游感知的聚类分析
5.4 社区感知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4.1 社区感知差异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参与模式与机制研究
6.1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社区参与阶段研究
6.1.1 原始参与阶段
6.1.2 低级参与阶段
6.1.3 积极参与层次
6.1.4 一体化参与阶段
6.2 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主要模式的构建
6.2.1 进入性环境模式
6.2.2 商业经营模式
6.2.3 社会文化展现模式
6.2.4 管理模式
6.2.5 环境保护模式
6.2.6 参与规划决策模式
6.3 构建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机制
6.3.1 机制框架
6.3.2 参与引导机制
6.3.3 构建有效的社区参与利益保障机制
6.3.4 咨询机制
6.3.5 监控机制
6.3.6 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评估、反馈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研究[J]. 佟敏,黄清. 学习与探索. 2004(06)
[2]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与生态调控响应[J]. 李杨帆,朱晓东,邹欣庆,刘青松,高建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6)
[3]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J]. 成竹. 生态经济. 2004(10)
[4]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形成及内涵[J]. 王瑞红,陶犁.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5]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 蒋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开发的“IDPC”模式研究——以非民族旅游地为例[J]. 王丽华,张宏胜.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6)
[7]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 苏勤,林炳耀. 地理研究. 2004(01)
[8]盐城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 沈永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1)
[9]浅议社会表象理论(S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J]. 应天煜. 旅游学刊. 2004(01)
[10]社区生态旅游研究述评[J]. 武春友,卢小丽,柳振万. 管理学报. 2004(01)
博士论文
[1]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 何艺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 王敏娴.浙江大学 2004
[2]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影响研究[D]. 李春茂.云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91162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湿地生态旅游成为热点
1.1.2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成为江苏省开发的重点旅游项目
1.1.3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日益紧密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框架及思路
第二章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涵义
2.1.2 旅游社区的概念
2.1.3 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2.2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
2.2.1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内容及层次研究
2.2.2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方法研究
2.2.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探讨
2.2.4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
2.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
2.4 本章小结
2.4.1 社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比较匮乏,系统性不够
2.4.2 对社区参与和旅游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2.4.3 对于旅游对目的地影响及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第三章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
3.1.1 可持续发展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1.2 利益主体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1.3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1.4 社会表象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3.2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
3.2.1 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
3.2.2 社区参与的参与模式
3.2.3 社区参与的内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情况分析
4.1 盐城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4.1.1 盐城生态旅游总体状况分析
4.1.2 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征及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1.3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征及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2 盐城海滨湿地社区的界定及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4.2.1 盐城海滨湿地社区的界定、研究区社区范围的界定
4.2.2 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4.2.3 社区参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公众旅游感知差异研究
5.1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5.1.1 社区公众旅游感知研究的理论依据
5.1.2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5.2 社区对旅游影响认知分析
5.3 社区公众类型划分及其旅游感知差异分析
5.3.1 调查样本分析
5.3.2 居民旅游感知分析结果
5.3.3 社区居民旅游感知的聚类分析
5.4 社区感知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4.1 社区感知差异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参与模式与机制研究
6.1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社区参与阶段研究
6.1.1 原始参与阶段
6.1.2 低级参与阶段
6.1.3 积极参与层次
6.1.4 一体化参与阶段
6.2 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主要模式的构建
6.2.1 进入性环境模式
6.2.2 商业经营模式
6.2.3 社会文化展现模式
6.2.4 管理模式
6.2.5 环境保护模式
6.2.6 参与规划决策模式
6.3 构建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机制
6.3.1 机制框架
6.3.2 参与引导机制
6.3.3 构建有效的社区参与利益保障机制
6.3.4 咨询机制
6.3.5 监控机制
6.3.6 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评估、反馈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研究[J]. 佟敏,黄清. 学习与探索. 2004(06)
[2]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与生态调控响应[J]. 李杨帆,朱晓东,邹欣庆,刘青松,高建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6)
[3]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J]. 成竹. 生态经济. 2004(10)
[4]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形成及内涵[J]. 王瑞红,陶犁.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5]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 蒋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开发的“IDPC”模式研究——以非民族旅游地为例[J]. 王丽华,张宏胜.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6)
[7]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 苏勤,林炳耀. 地理研究. 2004(01)
[8]盐城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 沈永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1)
[9]浅议社会表象理论(S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J]. 应天煜. 旅游学刊. 2004(01)
[10]社区生态旅游研究述评[J]. 武春友,卢小丽,柳振万. 管理学报. 2004(01)
博士论文
[1]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 何艺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 王敏娴.浙江大学 2004
[2]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影响研究[D]. 李春茂.云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91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9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