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香》中婚嫁礼俗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23 14:03
《林兰香》成书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描摹和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对明末清初中国的社会现实作了充分、细腻的描绘,为后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社会风俗的巨幅画卷。作为世情小说,《林兰香》提供了那个时代的丰富而又详实的文化史料,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小说中婚嫁礼俗事象占了很大比重。一方面,婚嫁礼俗事象本身,就含有可值得开挖掘的深层文化意蕴;另一方面作者借助民俗文化于创作中,无论是情节的构成,还是人物的刻画;无论是鞭挞社会风气的败坏,还是揭露世道人心的浇漓沦丧;以及对于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民俗文化都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本文立足于民俗中的婚嫁礼俗与《林兰香》的关系,试图在梳理婚嫁礼俗的传承与演变,历时性地考察明末清初婚嫁礼俗的特点。结合婚嫁缔结原则和传统“六礼”仪式,分析这一时期的婚嫁行事,探讨婚嫁缔结原则以及“六礼”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合作品中婚嫁礼俗事象,揭示《林兰香》中婚嫁礼俗描写的文学表现特征及功能。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随缘下士其人和《林兰香》其书进行简介。第二章,婚嫁礼俗的内涵及演变。这一部分对婚嫁礼俗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六...
【文章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 目前研究现状简介
一、随缘下士与《林兰香》
(一) 随缘下士其人与《林兰香》其书
(二) 民俗视角下的《林兰香》
二、婚嫁礼俗的内涵及演变
(一) 婚嫁礼俗概说
(二) 婚嫁礼俗的传承与演变
三、《林兰香》中的婚嫁行事
(一) 婚嫁的缔结原则
(二) 婚嫁礼俗中传统的“六礼”
四、《林兰香》中婚嫁礼俗描写的文学特征及功能
(一) 借婚俗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命运
(二) 借婚俗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正统婚嫁观的认同
(三) 借婚俗描写,折射作者内心深处两元的思想困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J]. 孙兴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
[2]古代的媒妁与《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J]. 辛银美. 明清小说研究. 2008(01)
[3]从《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看明清山东婚嫁礼俗[J]. 魏红. 民俗研究. 2007(02)
[4]《孔雀东南飞》与汉代婚姻家庭[J]. 赵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6(03)
[5]从《红楼梦》看清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J]. 郭丽红. 太平洋学报. 2006(07)
[6]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J]. 严明,沈美红. 明清小说研究. 2006(01)
[7]略谈“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J]. 纪德君. 福州师专学报. 2001(01)
[8]《醒世姻缘传》与民俗文化[J]. 王平. 民俗研究. 1997(01)
[9]《林兰香》创作年代小考[J]. 陈洪. 明清小说研究. 1988(03)
博士论文
[1]《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 刘畅.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 张晓蓓.中国政法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醒世姻缘传》婚俗解读[D]. 郭贵荣.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4497
【文章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 目前研究现状简介
一、随缘下士与《林兰香》
(一) 随缘下士其人与《林兰香》其书
(二) 民俗视角下的《林兰香》
二、婚嫁礼俗的内涵及演变
(一) 婚嫁礼俗概说
(二) 婚嫁礼俗的传承与演变
三、《林兰香》中的婚嫁行事
(一) 婚嫁的缔结原则
(二) 婚嫁礼俗中传统的“六礼”
四、《林兰香》中婚嫁礼俗描写的文学特征及功能
(一) 借婚俗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命运
(二) 借婚俗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正统婚嫁观的认同
(三) 借婚俗描写,折射作者内心深处两元的思想困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J]. 孙兴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
[2]古代的媒妁与《金瓶梅》中的媒妁形象[J]. 辛银美. 明清小说研究. 2008(01)
[3]从《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看明清山东婚嫁礼俗[J]. 魏红. 民俗研究. 2007(02)
[4]《孔雀东南飞》与汉代婚姻家庭[J]. 赵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6(03)
[5]从《红楼梦》看清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J]. 郭丽红. 太平洋学报. 2006(07)
[6]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J]. 严明,沈美红. 明清小说研究. 2006(01)
[7]略谈“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J]. 纪德君. 福州师专学报. 2001(01)
[8]《醒世姻缘传》与民俗文化[J]. 王平. 民俗研究. 1997(01)
[9]《林兰香》创作年代小考[J]. 陈洪. 明清小说研究. 1988(03)
博士论文
[1]《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 刘畅.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 张晓蓓.中国政法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醒世姻缘传》婚俗解读[D]. 郭贵荣.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4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0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