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古车与名物考辨

发布时间:2022-12-06 04:46
  由于收入《周礼》的《考工记》对车舆的构造和性能有较详细的记载,因而探讨先秦车制成为后世经学家的一项研究课题。时至现代,随着大量先秦古车的陆续出土,传世文献探讨转为出土实物考察,车制研究于是成为考古学的独角戏。然而由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性、器物定名对于文献记载的依赖性、文献记载与汉儒清儒成说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车舆器物定名的分歧、争议和疑难,从而给训诂学留下了发挥特长的课题,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本文着眼于训诂与考古的双重视野,试图以名物线索贯通训诂学、考古学和科技史,吸收考古研究成果解决车舆名物训诂疑难;凭借训诂利器,对现代考古研究中车舆马具定名进行审视和研究,评判各家歧说和争论,订正对包括《考工记》在内的文献及其注释误解或传讹而导致的失误,为出土车舆器物定名提供有益的指导,为先秦车舆名物及汉儒、清儒研究作出实物印证。 “绪论”部分纵览先秦车舆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表达本论文的研究角度和观点; “考辨”部分共9篇论文,分别解决“辅车相依”、“登轼而望之”、“不介马而驰之”等训诂疑难...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一、 绪论
二、 考辨
    (一) “(車卑)(車兒)”考
    (二) 从秦始皇陵出土铜车看“绥”的部位与形制
    (三) 论“胁驱”及其革带的定名
    (四) “(馬介)”与“介马”考辨
    (五) “靽”“纷”考辨
    (六) “輢”“较”献疑
    (七) “登轼而望之”的训诂与考古考察
    (八) 从“伏兔”看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的关系
    (九) 从出土车舆看“辅车相依”
三、 附录
    (一) “交绥”“死绥”考辨
    (二) “绁”非弓(韋必)
    (三) 试论秦始皇陵铜车内铜方壶的定名
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甲胄续论[J]. 杨泓.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1(06)
[2]从出土古车马看训诂与考古的关系[J]. 滕志贤.  古汉语研究. 2002(03)
[3]从古代习俗看词义训释[J]. 汪少华.  古汉语研究. 2003(02)
[4]说“登轼而望之”与“室如悬磬”——《左传》训诂二则[J]. 吕友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5]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店二号战国墓[J]. 魏成敏.  考古. 2000(10)
[6]伏兔、当兔与古代车的减震[J]. 朱思红,宋远茹.  考古与文物. 2002(03)
[7]关于古籍注释的多元思考[J]. 周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8]考古资料中的先秦金较[J]. 王厚宇,王卫清.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9(03)
[9]说“登轼”新解及其它[J]. 朱维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9(04)
[10]江苏漣水三里墩西汉墓[J].   考古. 1973(02)



本文编号:3711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11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