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农家乐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市场供求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鱼塘、果园、农场等场地,在一些城郊和旅游景点的周边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集游览、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在农家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农家乐产生的背景、原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并结合案例对农家乐旅游发展进行综合论述。 全文由九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其展望。 第三部分对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农家乐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农家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内外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最后针对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 第四部分是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 第五部分介绍农家乐的经营内容和八种经营管理模式。 第六部分介绍农家乐的管理,,它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安全管理、景区管理。其中质量管理又包括采购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卫生质量管理。 第七部分预测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前景。指出我国农家乐旅游形成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参与性专项旅游为辅,度假旅游为方向的农家乐旅游产品结构新格局。 第八部分对“重渡沟”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研究。简单介绍了它的发展过程、条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了市场调查,根据他们的反馈信息和笔者对收集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重渡沟农家乐旅游成功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九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本文采用图、表的形式。
【关键词】:旅游 农家乐 河南 重渡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F3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1 绪论11-13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现实意义12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2 文献研究综述13-15
-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4
-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4-15
- 2.2.1 整体状况14-15
- 2.2.2 个案研究15
- 2.2.3 展望15
- 3 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15-31
- 3.1 农家乐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原因16-17
- 3.1.1 农家乐旅游产生的背景16
- 3.1.2 农家乐旅游产生的原因16-17
- 3.2 农家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17-22
- 3.2.1 农家乐概念17-19
- 3.2.2 农家乐特点19-21
- 3.2.3 农家乐类型21-22
- 3.3 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22-24
- 3.3.1 积极意义22-24
- 3.3.2 消极意义24
- 3.4 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24-27
- 3.4.1 国外农家乐旅游发展状态24-25
- 3.4.2 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状态25-27
- 3.5 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措施27-31
- 3.5.1 存在问题27-29
- 3.5.2 措施29-31
- 4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条件分析31-33
- 4.1 旅游资源条件31-32
- 4.2 社会环境条件32
- 4.3 区位条件32-33
- 4.4 交通条件33
- 5 农家乐的经营33-40
- 5.1 农家乐的经营内容33-36
- 5.1.1 农家乐游客定位33-34
- 5.1.2 农家乐的价格定位34-36
- 5.1.3 农家乐的营销36
- 5.2 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模式36-40
- 5.2.1 “农户+农户”模式36-37
- 5.2.2 “公司+农户”模式37
- 5.2.3 “公司+社区+农户”模式37-38
- 5.2.4 公司制模式38
- 5.2.5 股份制模式38
- 5.2.6 “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38-39
- 5.2.7 “政府+公司+农户”模式39
- 5.2.8 个体农庄模式39-40
- 6 农家乐的管理40-46
- 6.1 农家乐的质量管理40-43
- 6.1.1 农家乐采购质量管理40
- 6.1.2 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40-41
- 6.1.3 农家乐卫生质量管理41-43
- 6.2 农家乐的财务管理43
- 6.3 农家乐的员工管理43-45
- 6.3.1 员工工作岗位分配管理43-44
- 6.3.2 员工工资分配管理44
- 6.3.3 员工选拔管理44-45
- 6.3.4 员工培训管理45
- 6.4 农家乐的安全管理45-46
- 6.5 农家乐的景区管理46
- 7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前景46-48
- 7.1 发展前景可表现为“三个新46-48
- 7.2 农家乐发展前景调查分析48
- 8 农家乐旅游发展案例研究——以洛阳市栾川“重渡沟”为例48-64
- 8.1 发展过程48-49
- 8.2 发展条件分析49-50
- 8.2.1 气候条件49
- 8.2.2 资源条件49
- 8.2.3 交通条件49-50
- 8.3 发展现状分析50-51
- 8.3.1 规模上分析50
- 8.3.2 类型上分析50
- 8.3.3 经营管理模式上分析50-51
- 8.4 客源市场调查分析51-57
- 8.4.1 游客人口统计特征51-53
- 8.4.2 游客旅游行为特征53-55
- 8.4.3 游客旅游心理特征55-56
- 8.4.4 游客的建议56-57
- 8.5 当地居民调查57-61
- 8.5.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58-59
- 8.5.2 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影响59-60
- 8.5.3 居民的态度60-61
- 8.6 “重渡沟”农家乐旅游成功发展的主要经验61-64
- 9 结语64-65
- 9.1 全文小结64
- 9.2 论文的局限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169-72
- 附录272-74
- 后记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少君;陈楚文;张万荣;张腾海;;浙江省“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类研究[J];广东园林;2010年06期
2 王显成;顾金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J];旅游论坛;2011年05期
3 黄秀琴;;论“农家乐”旅游对阳朔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3期
4 王颖;胡建生;常宇靖;;河北省县域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美平;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涛;乡村体验游对城乡大众体育统筹发展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施敏哲;川西山地风景区旅舍型农家乐建筑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翼;江苏省“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帕孜来提·尼亚孜;哈密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6 王颖;河北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赵科;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灾后重建发展乡村旅游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柏勇;湖南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家乐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潘国芳;杭州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42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