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6:17
本文关键词: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生态农业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交叉产业,是传统农业功能的延伸和优化升级。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生态农业旅游既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对襄阳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适合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两种理想模式。本文首先对研究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构建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接着对当前国外代表性国家与国内典型城市和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实践进行梳理和研究,总结出国外可以借鉴的经验,指出国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解决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有问题为切入点来探讨襄阳生态农业旅游理想发展模式。首先对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条件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制约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症结是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想模式。基于此,通过对襄阳现有发展模式的归纳总结,运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等理论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不同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适合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两种理想模式,即融合新农村建设、景(区)园(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园模式和融入当地农村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园模式,同时给出实施两种理想发展模式的五个要点。
【关键词】:襄阳 生态农业旅游 发展模式 比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11
- 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3-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技术路线15-17
- 第二章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17-25
- 2.1 生态农业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17-19
- 2.1.1 生态农业的内涵17
- 2.1.2 生态旅游的内涵17-18
- 2.1.3 生态农业旅游相关概念辨析18
- 2.1.4 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及资源范畴界定18-19
- 2.2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内涵19-20
- 2.2.1 产业发展模式的定义19
- 2.2.2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19-20
- 2.3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相关理论概述及分析20-25
- 2.3.1 比较优势理论20-21
- 2.3.2 范围经济理论21-22
- 2.3.3 迈克尔·波特竞争理论22-24
-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24-25
- 第三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实践及趋势分析25-39
- 3.1 国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实践与借鉴25-31
- 3.1.1 国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实践25-28
- 3.1.2 国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总结28-31
- 3.1.3 国外生态农业旅游经验借鉴31
- 3.2 国内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实践与总结31-36
- 3.2.1 国内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实践31-35
- 3.2.2 国内生态农业旅游总结35-36
- 3.3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趋势分析36-39
- 第四章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39-51
- 4.1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条件分析39-48
- 4.1.1 区位条件39
- 4.1.2 资源禀赋39-42
- 4.1.3 客源市场条件42-45
- 4.1.4 产业政策条件45
- 4.1.5 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基础45-47
- 4.1.6 总结47-48
- 4.2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48-51
- 4.2.1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概述48-49
- 4.2.2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49-50
- 4.2.3 制约襄阳生态农业发展的症结分析50-51
- 第五章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51-67
- 5.1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现有发展模式的总结51-55
- 5.1.1 基于组织形式的视角划分51
- 5.1.2 基于所依托资源的种类划分51-52
- 5.1.3 基于旅游产品的功能及旅游动机的角度划分52
- 5.1.4 基于产业组合形态的视角划分52-53
- 5.1.5 基于资源的利用形式和旅游产品表现形态的角度划分53-54
- 5.1.6 总结54-55
- 5.2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不同发展模式比较分析55-63
- 5.2.1 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分析55-56
- 5.2.2 农家乐模式分析56-57
- 5.2.3 乡村田园风光和乡村体验游模式分析57-58
- 5.2.4 生态休闲农庄模式分析58
- 5.2.5 农业科技园旅游模式分析58-59
- 5.2.6 生态农业产业园旅游模式分析59-60
- 5.2.7 融合新农村建设、景园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园旅游模式分析60-62
- 5.2.8 基于发展条件角度的比较分析62-63
- 5.3 适合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选择63-64
- 5.3.1 适合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选择的目标和原则63
- 5.3.2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理想发展模式的描述63-64
- 5.4 襄阳生态农业旅游理想发展模式的实施要点64-67
- 第六章 结论67-69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67
- 6.2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67-69
- 6.2.1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67
- 6.2.2 本文的不足之处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秀娟;延安市宝塔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3 程道品,梅虎;农业旅游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04年10期
4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论坛;2012年06期
5 黄郁成,黄光文;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580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8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