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海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摘要】:根据世界级发达城市的经验,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现在已经上升为体现城市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所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已是21世纪世界各大城市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化成为国际趋势,以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新常态。该文围绕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与特征,研究上海旅游产业文化创意升级发展的动力和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旅游 思路对策 上海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批准文号:2008BZH001)的最终成果
【分类号】:F592.7;G124
【正文快照】: 一、文化创意旅游的内涵随着宏观经济步入“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更新期”,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制和动力亦将发生新的变化,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国内外发展实践显示,文化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在上海旅游产业谋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平;吴水田;;对红色旅游节庆若干问题的思考——以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为例[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2 宁颖;;基于增权理论的旅游节庆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3年08期
3 ;中国旅游节庆年历[J];风景名胜;2008年01期
4 ;2012云南省各州市10-12月旅游节庆表[J];云南画报;2012年05期
5 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朱仁洲;;江苏旅游节庆形象标识设计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1年09期
7 王建军;;确立新目标 实现新突破——无锡旅游振兴发展和“旅游城”建设工作纪实[J];太湖;2010年04期
8 ;云南旅游走进“合”时代[J];云南画报;2013年04期
9 桂泉;特色旅游:水涨船高正风流[J];丝绸之路;2003年02期
10 ;2009年《旅游研究》总目录[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发秀;;浅谈旅游节庆品牌的打造[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际星;;浅析旅游节庆的主题策划方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黄翔;郎丽;吴娟;;湖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吴清波;;政府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余姚市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为例[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7 傅文伟;;评析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几个误区[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骆焉名;连好宝;骆焉名;;赴浙江省杭州、绍兴市调研旅游市场和价格问题的汇报[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申健健;;地方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宝泉;;让延安红色旅游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论延安红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平;突出特色培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N];赤峰日报;2006年
2 喻学才;旅游节庆需要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罗明义;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耿闻;“旅游诚信”促旅游腾飞[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王大悟;旅游节庆需要怎样的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胡文佳 浙江记者站 陈伟国;宁波:以旅游节庆增强综合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旅言;2006年全市旅游收入达23.8亿元创税1.1亿元[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8 贾嫣娜 李军;17城市角逐“婚庆旅游节庆第一城”[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俊琦邋通讯员 胡文佳;旅游节庆,甬城又一靓丽名片[N];宁波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范丽萍;“依托旅游景点,吃上旅游饭”[N];山南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其元;旅游城市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薛艳;上海旅游演艺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雪英;区域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陆英;推进上海嘉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策[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水琴;浙江省旅游度假区国际化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卢丽蓉;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晓君;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姚海琴;大众参与非专业类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晟;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尤慧;南京旅游节庆品牌诊断和塑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8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0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