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巴彦县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价值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1 03:13

  本文选题:耕地资源价值 + 耕地资源变化 ; 参考:《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从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力因子出发,实时准确地剖析和确定其价值构成,采取科学的方法测算耕地资源的价值,是保护耕地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不能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不同驱动机制下的耕地资源变化,缺少用耕地资源价值及时准确的表达。因此,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耕地资源的基础上,识别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进而深入探索耕地资源变化对其价值的影响,从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力因子角度,剖析耕地资源的实际价值构成,并进一步确定耕地资源动态变化驱动力下耕地资源价值。从研究结果上看:(1)耕地资源价值体系由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区域差别价值四部分组成。其中,区域差别价值是指粮食主产区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保护耕地数量和用途不变以及放弃耕地转为其他用地收益的机会成本的损失,该部分损失为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别价值。(2)研究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研究区耕地数量在1991-2006年和2006-2009年期间呈现的趋势为持续增长;年均开垦速度及年均减少速度均大幅增大,年均净增速度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研究区耕地质量变化特征:1991-2009年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研究区耕地生态变化特征:研究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在1991-2009年表现为下降的趋势。(3)研究区耕地资源价值变化规律:各等级耕地资源价值呈波动变化过程。1991至2009年各等级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区域发展价值和总价值均明显增大。其中,耕地资源的单位面积生态价值相对较低,单位面积社会价值相对较高。耕地资源的单位面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耕地质量等级的降低而减小,但耕地资源的单位面积区域差别价值随着耕地质量等级的降低而增大。一等地单位面积价值总变差贡献率最大,对耕地资源单位面积总价值影响最大。1991至2009年各等级耕地资源总价值明显增大,三等地耕地资源总价值增加幅度最大,一等地最小,且耕地资源的经济总价值、社会总价值和区域发展总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但生态总价值有增有减,一等地和五等地的生态总价值减小。质量处于中等级别的耕地总价值变差贡献率最大,对研究区耕地资源总价值影响较大。(4)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优化识别后的因子主要驱动因子有11个,分别是:速效磷(X1)、碱解氮(X3)、NDVI(X6)、土壤质地(X10)、人口密度(X16)、人均GDP(X17)、政策法规(X18)、农民人均收入(X21)、水土流失指数(X24)、土壤污染指数(X25)、城市化水平(X26)。各驱动因子对耕地资源变化的单一作用强度依次为水土流失指数(X24)人均GDP(X17)城市化水平(X26)农民人均收入(X21)土壤污染指数(X25)政策法规(X18)人口密度(X16)碱解氮(X3)NDVI(X6)速效磷(X1)土壤质地(X10)。耕地资源变化各驱动因子单一直接作用大小排名与各驱动因子总复合作用大小排名差别较大。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总复合作用大小排名高于其直接作用大小排名的驱动因子有:农民人均收入(X21)、人口密度(X16)、政策法规(X18)、土壤质地(X10);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总复合作用大小排名低于其直接作用大小排名的驱动因子有:土壤污染指数(X25)、水土流失指数(X24)、速效磷(X1)。(5)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交互影响耕地资源总价值,各因子对耕地资源价值的单一作用强度依次为灌溉能力耕作便利度交通便捷度人工耕作能力政策法规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水土流失指数人口密度地形地貌土壤污染指数地均亩产碱解氮速效磷NDVI坡度DVI有机质PH值速效钾黑土层厚度土壤类型高程土壤质地RVI,碱解氮、RVI、水土流失指数和土壤污染指数与耕地资源价值呈负相关关系,反向作用作用于耕地资源价值,即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RVI、水土流失指数和土壤污染指数的增大,将会使耕地资源价值降低;其余影响因子与耕地资源价值呈正相关关系,正向作用于耕地资源价值,即影响因子数值增大,将会使耕地资源价值升高。耕地资源变化各驱动因子通过其他因子协同或抑制作用对耕地资源价值产生间接影响,各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耕地资源价值间接影响大小、方向各不相同。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综合影响耕地资源价值大小。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耕作便利度、DVI、农民人均收入、速效钾、RVI对耕地资源价值综合影响度较大,且直接影响度与间接影响度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耕作便利度、DVI综合影响度为正向,因子间相互作用对耕地资源价值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是促使耕地资源价值提高;农民人均收入、速效钾、RVI综合影响度为负向,因子间相互作用对耕地资源价值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是促使耕地资源价值降低。(6)研究区2009年耕地资源变化综合影响度在0.73~0.96之间,其对应的耕地资源总价值约为84.2万元/公顷~90.8万元/公顷,即耕地资源变化综合影响度每改变0.01,耕地资源价值的变化值在2870元左右。其中,各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每改变0.01个单位,耕地资源总价值改变各不相等。
[Abstract]:Th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analyzed and determined in real time from the change driving force factor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 and th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determined by scientific method . ( 4 ) The tot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relatively low , and the tot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relatively high . ( 6 )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 population density , cultivation convenience , DVI , farmer ' s per capita income , quick - acting potassium and RVI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戈;柳清;王越;;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6期

2 宋戈;王越;雷国平;王盼盼;;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机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3 石忆邵;尹昌应;王贺封;谭文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研究;2013年01期

4 唐华俊;李哲敏;;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高淑梅;周继伟;;松嫩平原盐碱土现状及改良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1年06期

6 祝滔;郝庆菊;江长胜;袁雪;;耕作方式对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全氮及碱解氮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7 邹金浪;王金政;王鹏;乐文年;;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及驱动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8 李佳;南灵;;耕地资源价值内涵及测算方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9 田春;李世平;;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宝鸡市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孙奇;孙鹏媛;高永生;秦明周;;基于能值分析的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立军;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多功能保护的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效军;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周建春;耕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瑞雪;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尚倩倩;巴彦县耕地资源价值构成及定量测算[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梁海鸥;巴彦县耕地资源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邓舒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孙涛;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武燕丽;农用土地资源价值测度方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7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827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