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玉米生物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经济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转基因玉米 + 技术创新 ; 参考:《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10期
【摘要】:"十二五"期间中国加大RD投入促进对转基因作物技术的研发创新,利用生物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已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玉米转基因技术创新的基本格局,并以玉米转基因抗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例测算了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产业化潜在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技术成为国内外研发和应用趋势;转基因玉米产业化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中国国内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相关农产品价格下降,产业联系的正向效应显著。本文也认为玉米生物技术的研发要从产业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两个视角最大化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研投资效应,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创新
[Abstract]: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 increased R & D investment to promote R & D and innovation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technology. Ensuring food security by bio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attern of maize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as analyzed, and the potential economic effect of transgenic maize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was estimated by tak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application of transgenic insect resistanc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genic maize technology with complex traits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nsgenic maize can to some extent promote the rapid growth of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maize in China, while the prices of rela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creas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industrial linkages are significant. This paper also holds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ize biotechnology should maximize the investment effect of transgenic bio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demand an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demand, and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od security in China.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ransgenic maize in China was also discussed.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03114、71673139、71603129)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编号:11&ZD172)和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F326.11;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发现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年02期
2 黎裕,王天宇,石云素;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与未来[J];玉米科学;2000年04期
3 毛磊;;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02期
4 ;美最新研究怀疑转基因玉米抗害虫的能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5 汪重;;美发现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04期
6 ;法美科学家为转基因玉米“平反”[J];种子世界;2002年05期
7 冯俊扬;;墨西哥野生玉米受到转基因玉米威胁[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3期
8 程焉平;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9 王庆祥,吕桂兰;转基因玉米研究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陈颖,徐宝梁,苏宁,葛毅强,王曙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作物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悦冰;郎志宏;黄大f ;;利用瞬时表达体系检测不同内含子在转基因玉米中的增强效应[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抗虫、耐渍转基因玉米种质的创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3 曹修岭;路银贵;邸垫平;张志燕;刘贺;田兰芝;张爱红;张艳敬;石林丹;徐进;段西飞;韩成贵;苗洪芹;李大伟;于嘉林;;rnc70基因介导的高抗RBSDV转基因玉米新品系的创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威;王坤;王学永;刘丽;番兴明;;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的鉴定和检测[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5 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陈刚;王国英;谭振波;;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红伟;谭振波;刘欣洁;杨华;;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抗螟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红伟;刘欣洁;谭振波;;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的培育及其抗螟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军华;孟山都: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缺乏依据[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禾;转基因玉米可能影响生物繁殖[N];科技日报;2008年
3 李学梅;法国否决转基因玉米种植[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记者 李学梅;法权威机构认定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李鹏;南非转基因玉米大获丰收 缺粮邻国顾虑安全拒进口[N];中国食品报;2010年
6 记者 黄涵;法国权威机构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论[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王寰鹰 黄涵;转基因玉米毒性研究存在不足[N];粮油市场报;2012年
8 夏妍;我国首次批准进口阿根廷转基因玉米[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9 ;我国育成高营养含量的转基因玉米[N];今日信息报;2004年
10 本版编辑邋张之简 徐超;法国决定暂停种植转基因玉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路兴波;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赫福霞;抗虫/耐草甘膦多价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柏凤;转基因玉米对跳虫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4 马金霞;非编码基因zm401对玉米小孢子发育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京;新型转基因抗草甘膦玉米的培育及转基因玉米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孙鹤;连接肽2A和LP4/2A在玉米中的剪切分析及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白云凤;利用不同策略获得抗SCMV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霞;赤霉菌Gibberella sp.F75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转基因玉米的培育[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任珍静;转mAM79基因玉米的获得及草甘膦抗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兆明;转基因玉米检测的内参基因筛选与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丽丽;Bt-mCry1Ac基因在抗虫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及其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江;两种代表性生物对转基因玉米响应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清华;转基因玉米BT11和T-25品系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思楠;转基因玉米“双抗12-6”草甘膦耐受性、生存竞争力及其对杂草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刘凯;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6年
9 宋红霞;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10 连庆;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9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0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