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8 13:08
【摘要】: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还能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各个主体间只有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利益绑定在一起,在农产品生产中目标一致,才能实现经济利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松散型和紧密型之分,由于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还不是很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不规范,农户素质有待提高,加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研究有很多,但是对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系统分析不够,特别是以农户与龙头企业为切入点的研究还不成熟,缺乏各种利益联结机制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本论文从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关概念出发,以交易费用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及利益共同体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以秦皇岛市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调查研究资料为依托,系统概括了五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类型,分析了选择利益联结机制的影响因素;结合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从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方面分析秦皇岛市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企地位不平等、龙头企业竞争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缺失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农民合作组织和优化制度建设等对策来完善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力求为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hich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ut als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y. We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cor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interest linking mechanism between farmer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Each subject can only become the benefit community of "risk sharing, benefit sharing", the interests are bound together, and the goa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the same. Only then can realize the economic benefit, promotes the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o develop healthily.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loose and tight types of the interest 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ecaus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s not very strong,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re not standardized, the quality of the farm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agribusiness interest connec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a lot of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agri-enterprise interest linkage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gri-enterprise interest connection is not enough,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farmer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is not matur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rious types of interest associ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of interes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interest coupl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Qinhuangdao Cit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data of farmer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in Qinhuangdao Cit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five types of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ecting interest coupling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Qinhuangdao Cit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Qinhuangdao City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armers, leading enterprise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unequal statu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Leading enterprises are weak in competitiveness, lack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and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suppor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ultivating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strengthening leading enterprises, standardizing farmers'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conne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Qinhuangdao Cit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inhuangdao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太清;;农合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应多种类型共同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1期

2 李国淮;;广西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闫玉科;;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9期

4 王锋;;以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J];农业经济;2006年10期

5 刘媛媛;;订单农业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及风险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5期

6 高兰根;贺光明;杨海平;黄胜;戈斌;;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与影响——基于内蒙古案例的研究[J];华北金融;2009年02期

7 王莉;陈洁;;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比较研究——根据对四川省畜禽产业链的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12期

8 张亦茜;;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初探——基于猪肉加工企业与农户订单安排与履约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1期

9 姚青松;;建立荆门市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孙太清;;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与行为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6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家远;;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培育壮大专合组织[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年

2 虞紫燕;孙琛;;江西省水产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基于农户的角度[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3 吴群;;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传志;李剑;程正平;;徐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杨相龙;翟子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单锡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加强引导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张敦颢同志在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廖东声;;对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建林;;农业产业化与农民问题的对策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10 梅雷;任希山;祖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汪波;云南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N];人民日报;2002年

2 星星;企业同农牧户要形成合理利益联结机制[N];西藏日报;2009年

3 王民安;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N];临汾日报;2005年

4 季佳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企业农民双赢[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董开银;强化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N];武威日报;2007年

6 记者 董娉;完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N];河南日报;2009年

7 陆剑 郭书峰;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N];农民日报;2004年

8 记者 何红卫 见习记者 付碗杰 郭少雅;湖北:建立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N];农民日报;2010年

9 ;建立四种利益联结机制[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10 考勇邋金鹏 继刚 臧宾;郓城积极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N];菏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玉明;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陈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孙正东;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范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雷俊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沈雅琴;长期土地承租合约下农业产业化及其绩效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谢鹏扬;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朱铁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四阶段”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李德立;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张明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产业链成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张剑军;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雨;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年

2 王维;呼和浩特市乳业龙头企业与奶牛养殖者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林自然;“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下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楼佳;重庆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5 邹亚彬;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海彬;成都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炳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

8 沈晓东;“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下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海涛;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及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杨峰涛;农八师农业产业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17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17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