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耕地占补平衡对江西省粮食产能的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2 13:55
【摘要】: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粮食生产的载体,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证。江西省作为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全国2.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3.5%的粮食和9.8%的稻谷。但随着江西省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建设占用耕地成为一种刚需,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过程中逐渐耗尽了省内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质量也是江河日下。因此,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对于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提升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现有数据揭示了全省近十年耕地占补平衡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2008年~2013年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的成效,通过对典型项目区耕种状况调研,测算了耕地占补平衡对全省粮食产能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提升粮食产能的建议和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耕地占补平衡虽然在总体达到了占补的数量平衡,但是空间差异明显,特别是南昌市,一直处于“占大于补”的状态;(2)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的难度加大,农户对新增耕地耕种积极性不高,长期来看,这将不利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要警惕非粮化;(3)大型工程项目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单独选址项目比如跨区市甚至跨省域的公路等涉及范围广,涉及的利益方较多,又缺乏科学的引导和规范,这无疑也削弱了地方政府补充耕地的积极性。(4)新增耕地质量较差,粮食作物种植比偏低,虽然粮食单产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增速最快增幅最大,然而粮食总产量在粮食播面与复种指数的综合作用相现以较慢的速度波动上升,特别的,粮食播面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最大,二者比值变化几乎为定值。这表明耕地占补过程中补充新增耕地质量较差,粮食作物种植比降低。长期来看,这将不利于我国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5)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质量差异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粮耕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反应灵敏且关系紧密。结合耕地占补空间变化分析,通过敏感度分析模型也可以看出,耕地占补平衡区粮耕敏感系数高,特别是补充耕地远大于建设占用地区。相反比如南昌市等耕地“占大于补”的区域,粮耕敏感系数出现负数,即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呈负向反映。江西省近十年粮食生产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早期上升较快,后期上升缓慢甚至个别年份出现下跌,与社会发展技术水平不成正比,主要原因是补充耕地的质量低下制约了粮食产能的提升。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对策建议:(1)“耕地占补平衡”要注意空间错配等问题,坚持统筹协调和差别化管理相统一,要注重产能平衡;(2)权责统一,健全利益调节机制,引入相应的鼓励保障机制激发农民耕种积极性;(3)注重耕地占补平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尝试搭建耕地占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平衡的政策目标体系,寻求改革的平衡点,使得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能够与经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4)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即耕地的建设占用方面进行把控:一方面坚持严保严管,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另一方面拓宽供地渠道、改善用地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用地成本;(5)确保耕地占补粮食产能平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耕地进行休养生息,有利于耕地地力发恢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图文】:

示意图,区位,示意图,概况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理论基础2. 研究区域概况及理论基础2.1 研究区域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辖区江西省是我国 32 个省级行政区之一,简称为“赣”,省会是南昌。江西省地处我国的东南部,,东边毗邻浙江省和福建省,南边紧挨广东省,西边湖南省相连,北与湖北省、安徽省共接长江,地区划分上属于华东地区。全省辖区面积 16.69 万平方公里。全省辖 11 个地级市,23 个市辖区、11 个县级市、66 个县(合计 100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数量变化,江西省


图 3.1 2008 年—2013 年江西省各地区耕地占补数量变化图fig.3.1 Graph of changes about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2008 to 2013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3.211;F3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实现占补平衡“数”“质”双到位——解读《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J];国土资源;2016年08期

2 李昌金;;耕地账上的数字游戏糊弄了谁?——从“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变形看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J];中国乡村发现;2016年03期

3 王盼盼;宋戈;王越;;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4 陈美球;刘桃菊;吴萍;;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J];中州学刊;2016年05期

5 陈昌玲;张全景;吕晓;黄贤金;;江苏省耕地占补过程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理[J];经济地理;2016年04期

6 耿丽娟;黄宏胜;何亚芬;;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演变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7 李武艳;王华;徐保根;明乐乐;;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11期

8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刘海江;董贵华;;200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效果分析[J];资源科学;2015年08期

9 马述忠;叶宏亮;任婉婉;;基于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6期

10 高星;吴克宁;郧文聚;唐程杰;许实;麻战洪;;县域耕地后备资源与规划期内数量质量并重的占补平衡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隽隽;江汉平原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时空耦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如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影响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宇;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冀楠;河南省耕地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子迁;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云南省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量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5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5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