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成都龙泉驿区政府农村扶贫实施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2 17:14
【摘要】: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尤其重视民生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在我国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与城市存在的差距日益明显,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本身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科学技术处于落后的状态,教育也明显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很多的农村地区还属于重度贫困地区,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较悬殊,医疗、教育、文化的基本权利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负担,农民的贫困问题亟待解决。就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为了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要改善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这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高的综合国力,成都市龙泉驿区,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就在农村。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政府积极的开展扶贫工作,并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以及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尽管如此,扶贫工作并不是短暂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扶贫工作的新阶段,成都市政府所面对的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也与过去所不同。本文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扶贫工作的影响因素为入手点,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来找出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着扶贫工作的发展,并根据所寻找的因素,来提出如何解决现阶段问题的办法。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本文的立意、理论基础和实际的研究办法,第二章则主要介绍过国内扶贫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几种主要的扶贫模式。第三章则是针对论文提出的研究设计。第四章在调研设计的基础上实施了调研,获得具体的数据。第五章利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调研的结果,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而第六章根据研究的结论,分析了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扶贫工作不满意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扶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第七章则是主要得出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展望。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是本次研究的重中之重,需要设计关于农户家庭基本人口情况收入和消费情况产情况等等的调查问卷,值得注意的是还采用了许多定性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因为获取农户基本数据是本研究的根本点,所以设计的调问卷必须得把农户经济学作为基础,以获取农户水平的数据为主,还要收集有问题的个人水平的数据。第四步是通过实践调查和图书馆查询,把获取的文献料和二手数据进行整理。第五步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对调查数据进行计描述与计量分析。第六步是通过分析形成本论文的主要发现,搜集资料来进步解释在分析中的不足和修订分析结果。第七步是在基本完成对论文的分析并到基本发现后,进行反馈咨询和讨论,本文的结论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第八是对有了雏形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次研究主要用到了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文献搜集另一方面了解国内外农村扶实施影响因素满意度的研究成果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对文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深入研究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扶贫工作的满意度,至形成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路径图,方程模型,路径图,满意度


图 3-2 本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路径图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潜在原因的变量,这个是站在全局看待对于分困人员帮助的满意程度的。显性原因的变量就有三处,这三处的满意度是分别针对最低级的村委会,再高一级的乡镇府,再高一级的县政府。潜在的自变量有三处,,通常由小到大指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府特征[27]。现行的自变量的因素更多,涉及到方面也更加具体,比如领导的衣食住行状况、休闲娱乐的方式、对贫困人员的救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市场物价水平、干部的工作态度、干部的廉政建设等。3.3 调查设计的因变量与自变量3.3.1 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中的因变量在模型中,唯一的一个因变量就是对扶持贫困人员的满意程度。我们通过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设计了三个显变量作为扶贫满意度的衡量依据,分别是:农民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海英;农村扶贫机制的现实要求[J];理论前沿;2000年09期

2 吴国锋,沈梅;农民参与:在农村扶贫中的地位思考[J];农村经济;2002年02期

3 廖炎秋;以“三学三争”带动农村扶贫奔小康[J];学习导报;2003年05期

4 冉瑞平;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制度创新问题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崔宇;农村扶贫到户工作的几点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6 王宏伟;;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农村扶贫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9年10期

7 黄科;;对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4期

8 赵清艳;栾海峰;;论我国农村扶贫主体多元化的逻辑演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青青;;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扶贫中的功能发挥[J];理论学习;2011年08期

10 侯国凤;戴香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的优势与瓶颈——基于社会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樝;;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村扶贫主体的多元化[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源源;苏中英;;农村扶贫目标偏离原因探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常武 刘音妤;国开行甘肃省分行探索舟曲农村扶贫新模式[N];金融时报;2013年

2 李龙俊;农村扶贫发展没有标准答案[N];四川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顾磊;合作金融在农村扶贫中如何作为?[N];人民政协报;2014年

4 韩然;明年农村扶贫投入资金一亿元[N];沈阳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保林 甘勇 通讯员 洪绍华 实习生 吴质;省农村扶贫条例下月起实施[N];湖北日报;2010年

6 记者 周晗;圆满完成农村扶贫任务[N];扬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梁建强;《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发布[N];光明日报;2010年

8 撰稿 杨跃龙 本报记者 魏星奎;精准扶贫 开启农村扶贫事业新征程[N];绵阳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金晓明;多措并举 全面完成年度农村扶贫攻坚任务[N];朝阳日报;2007年

10 ;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及成效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陈杰;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范永忠;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艳霞;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陈俊;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农村扶贫政策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振海;社会工作参与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玲;村民参与:农村扶贫有效实现的内生动力[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娟;参与式发展理论视角中的农村扶贫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琪;成都龙泉驿区政府农村扶贫实施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高飞;我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肖维歌;农村扶贫项目资金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翟振芳;我国农村扶贫瞄准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张惠涛;农村扶贫政策实施绩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5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5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