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16:43
【摘要】:当前,一个国家的实力、城市竞争力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密切相关,教育将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迎来了全国高校大范围的扩招,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规模的持续增加。因此,多数高校抓住机遇,在政府主导和推行下新建、扩建校园或院校合并,一方面给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发展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高校扩张态势异常迅猛,用地失控现象严重;高校的新校区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密度偏低,土地集约利用度也相对较低;一校多园、多元分散的办学模式,使得各校园之间的基础设施资源难以整合,资源浪费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本研究首先评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评价、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再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理论基础的阐述。其次,从高校基本概况和土地利用现状两个角度对成都市本科院校用地概况进行分析,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选取原则进行阐述,构建了包含3个层面16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权重进行优化得出综合权重结果,之后计算出成都市本科院校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值,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高校总体情况、各高校具体情况两个方面展开的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二是分别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层面展开的各项指标评价结果的分析;三是从高校类型、是否多校区办学模式、民办和公办三个角度展开的多角度评价的结果分析。最后,本研究提出包括加强高校资本投入力度、增设统一且切实可行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管理和更加细化的管理、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六个方面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高校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高校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图文】:

本科院校,成都市,层次结构模型,社会效益


图 5.4-1 成都市本科院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层次结构模型Figure 5.4-1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Social Benefit 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in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2)目标层 A-准则层 M 权重及一致性检验通过邀请政府机关、高校以及涉土地企业的各类专家,采用 1-9 比率标度法进行两两指标间的相对比较,,运用 Yaahp 软件对比较后的结果进行处理后输出所需的判断矩阵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输出最终的权重结果。①构造的目标层 A-准则层 M 的判断矩阵如表 5.4-3 所示:表 5.4-3 目标层 A-准则层 M 判断矩阵Table 5.4-3 Target Level A-Criterion Layer M Judgement MatrixA M1 M2 M3 权重M1 1 3 1/3 0.2583M2 1/3 1 1/5 0.1047M3 3 5 1 0.6370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9.2;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亮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J];市场观察;2015年S1期

2 姜吉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8年48期

3 周宏丽;;论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J];学术交流;2018年11期

4 唐强;黄何;李妃养;;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年02期

5 梁鹏;;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9年03期

6 杨月;刘兆顺;李淑杰;;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8年03期

7 刘欣怡;;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居业;2018年08期

8 韦燕飞;何彦谚;童新华;;广西贫困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重心演变与关联性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8年09期

9 裴胜红;;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年25期

10 陈华飞;洪旗;冯健;;“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城市规划目标导向的方法创新与实践[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光明;;基于产业空间集聚视角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机理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齐文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发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华;;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程龙;董捷;;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5 吴克宁;汤怀志;黄勤;高硕;焦雪瑾;;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河北省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6 王冲;曹千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镇化中的土地集约利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8 王建;;土地集约利用与耕地保护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9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10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鑫;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状况较好[N];工人日报;2019年

2 任禾;锡山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跻身全国前十[N];无锡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李松涛;城市与农村争地 呼唤土地集约利用[N];中国青年报;2013年

4 徐晓军;高邮开发区国土分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N];江苏经济报;2018年

5 温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 教授 胡振华 黄皓U

本文编号:2634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34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