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UE-S模型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部分图文】:
共有18类用地类型,合并后土地利用类型为6类(如图1所示):农用地(水田、旱地)、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城市绿化用地、采石场)、水体(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水产养殖用地)、草地(高覆盖草地)、其他地(裸岩石砾地、其他地)。考虑到工矿用地、城市绿化用地及采石场三类用地类型总面积小,且这三类用地都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变化,较其他地类而言其驱动因素与建设用地相似,故将其归入建设用地。从图1可以看出农用地散布于市郊,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9%;建设用地集中在市区及开发区,占23·45%;林地占10·37%,水体占14·98%,草地占0·19%
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总概率大小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进行空间分配,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动态模拟,模拟过程如图2所示。2·2·3 土地需求模块的设置计算土地利用需求的方法很多,具体选取哪一种方法依赖于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因为已知研究区1986及1996年的各用地类型面积,我们采用线性内插的方法计算研究时段内研究区逐年的土地利用需求。2·2·4 转换规则及弹性将南京市1986年及1996年各用地类型面积进行对比,发现农用地减少了12·9%,林地减少2·67%,建设用地增加27·1%,水体增加3·3%,草地减少2·09%
好的解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3 模拟结果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将其与图4南京市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比较,得到模拟结果对比数据(见表4)。建设用地KAPPA指数[9]相对较低是因为建设用地类纳入了城市建设用地、工矿用地及采石场等地类,对模拟精度有所影响。本文根据目前拥有的南京市的数据与资料,本文选择了历史检验法[10]验证模拟的精度。模型的历史数据拟合验证,主要是为了检验模型的运行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似。Yi, t=(Xi, t-X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2 邓祥征,刘纪远,战金艳,庄大方,赵涛;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3 彭建;蔡运龙;P.H.Verburg;;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4 张永民,赵士洞,P.H.Verburg;CLUE-S模型及其在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模拟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祥征;战金艳;苏红波;姜群鸥;迟百余;;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汪煜;吴国平;何林艳;;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与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4 杨艳超;周荣福;林筝;;基于遥感和GIS的台儿庄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白淑英;陈灵梅;王莉;李海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6 张华;张勃;Peter Verburg;;不同水资源情景下干旱区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以黑河中上游张掖市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7 冯仲科;郝星耀;臧淑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动态方程的建立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8 臧淑英;孙学孟;韩冬冰;;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9 汪齐松;曾永年;杨灿;;基于CLUE-S模型集成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3期
10 陈莹;尹义星;陈爽;;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及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一希;李满春;陈振杰;杨康;;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邓祥征;战金艳;苏红波;姜群鸥;;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农宇;;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现状和展望[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肖思思;赵小风;张兴榆;;基于CLUE-S和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琴;王鹏;董玉祥;;基于土地调查数据的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6 ;Study on the procedure and approach for ecological risk regionalis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CCTA 2007)(Ⅲ)[C];2007年
7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Zone[A];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ITA-GRS 2010) Volume 1[C];2010年
8 ;Prediction of Land Use in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Zone Based on CLUE-S[A];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ITA-GRS 2010) Volume 1[C];2010年
9 于严严;吴海斌;郭正堂;;史前土地利用碳循环模型构建及应用——以伊洛河流域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李雪莹;;武汉市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加林;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邱化蛟;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贾宁凤;基于AnnAGNPS模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定量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殿伟;过去5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昭阳;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彭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8 邵景安;西南山地景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管理实践对土壤水、养分和有机碳动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9 于嵘;基于遥感时序数据的中国陆地植被覆盖变化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10 葛忠强;基于RS和GIS的城市郊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成;蒙阴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静;村镇土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健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张红侠;张掖绿洲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要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永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动态仿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富华;生态城市用地扩展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4年
7 聂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集成分析系统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振君;大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田梓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许峰;大城市边缘区用地时空演变方法[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兴修,杨桂山;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Peter H.Verburg;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3 蔺卿,罗格平,陈曦;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4 胡孟春;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动态仿真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1期
5 何春阳,史培军,李景刚,潘耀忠,陈晋;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6 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7 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8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9 龙花楼,李秀彬;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及其对策[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10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周宇宇;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健生;冯U
本文编号:2831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