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5 08:59
   本文从图斑尺度探究福建省1990—2015年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除探讨耕地数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外,重点挖掘耕地变化图斑个体空间属性特征和环境特征,旨在全面反映耕地变化情况,为政府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供建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DEM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本文从耕地变化整体数量特征、耕地图斑变化属性特征和不同环境下耕地图斑变化特征3个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较1990年减少7.12%。从耕地净变化率空间分布看,耕地净流失区域不断扩大,但流失强度明显下降。25年来全省耕地转移动态度显著下降,反映耕地资源的稳定性提高;耕地转移动态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2)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变化图斑的分布方向一致,占用耕地图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而补充耕地图斑空间位置有所变化,逐步转移到东北和东南地区。占用和补充耕地图斑数量上趋于平衡,面积上存在"占大补小"的问题,形状上补充耕地图斑更规则。3)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资源呈现出"上山""上坡""背阳""远水"和"相对集中"的趋势。综上,福建省要继续遏制东部沿海地区的耕地流失,提高单块补充耕地的面积,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海拔较低、坡度较低、向阳和灌溉条件较好的优质耕地进行保护。
【部分图文】:

耕地面积,福建省,斑块


590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第28卷http://www.ecoagri.ac.cn规模、面积和形状特征,借助Fragstats4.2软件计算得到相应结果。平均斑块面积是景观中某类斑块的总面积与该类斑块的数量比值,数值越大,说明单块斑块面积越大。计算公式为:1insiSn(6)式中:S为平均图斑面积,hm2;is为图斑i的面积,hm2;n为图斑个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反映景观中某类斑块的形状与同等面积矩形的偏差程度,数值越小,说明斑块整体形状越规则。计算公式为:0.251iiinPsLisA(7)式中:L为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Pi为图斑i的周长,km;si为图斑i的面积,km2;A为区域斑块总面积,km2。2.4不同环境下耕地图斑变化特征借助ArcGIS10.3软件,利用分区统计得到耕地变化图斑的高程、坡度和坡向特征,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得到不同距离范围内耕地变化图斑的邻水特征,利用近邻分析得到耕地变化图斑与保留耕地图斑的连片特征。3结果与分析3.1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变化整体数量特征如图2所示,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不断下降,2015年全省耕地面积为204.42万hm2,较1990年减少7.12%,其中2000—2005年耕地流失情况最为严重,耕地面积净减少8.05万hm2。2005年后耕地流失速度明显放缓,表现为占用和补充耕地面积的差图21990—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a)及补充耕地和占用耕地面积(b)的变化Fig.2Changesofareaoftotalcultivatedland(a)andareasofsupplementaryandoccupiedcultivatedland(b)inFujianProvinc

数量比例,耕地面积,比例,福建省


596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第28卷http://www.ecoagri.ac.cn3.3.5连片环境下的耕地图斑变化特征由图6可以看出,1990—2015年新开垦耕地的数量和面积比例和整块耕地被占用的数量和面积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耕地补充更倾向于对原有耕地进行扩大,耕地占用导致整块耕地消失的情况在减少。此外新开垦耕地与最邻近原有耕地的平均距离缩短明显,2010—2015年较1990—1995年缩短176.92m;而整块被占用的耕地与最临近原有耕地的平均距离波动较大,2010—2015年较1990—1995年缩短37.98m。对比来看,25年来新开垦耕地与最邻近耕地的平均距离始终小于整块被占用耕地与最邻近保留耕地平均距离,说明福建省耕地资源分布更加紧凑,呈现“相对集中”趋势。图61990—2015年连片环境下福建省耕地图斑变化特征Fig.6CharacteristicsofchangedcultivatedlandpatchesinFujianProvinceundertheconjoinedenvironmentfrom1990to2015QP-EOCL:扩大原有耕地数量比例;QP-NRCL:新开垦耕地数量比例;AP-EOCL:扩大原有耕地面积比例;AP-NRCL:新开垦耕地面积比例;AD(OCL&NRCL):新开垦耕地与原有耕地平均距离;QP-POCL:侵占部分原有耕地数量比例;QP-COCL:侵占整块原有耕地数量比例;AP-POCL:侵占部分原有耕地面积比例;AP-COCL:侵占整块原有耕地面积比例;AD(OCL&COCL):侵占整块耕地与原有耕地平均距离。QP-EOCL:thequantitativeproportionofexpandedoriginalcultivatedland;QP-NRCL:thequantitativeproportionofnewreclaimedcultivatedland;AP-EOCL:theareaproportionofexpandedoriginalcultivatedland;AP-NRCL:theareaproportionofnewreclaimedcultivatedland;AD(OCL&NRCL):theaveragedistancebetweenoriginalcu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厚纯;王成军;费喜敏;;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分解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刘海江;董贵华;;200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效果分析[J];资源科学;2015年08期

3 曹雪;金晓斌;王金朔;缪丽娟;周寅康;;近300年中国耕地数据集重建与耕地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4年07期

4 周翔;韩骥;孟醒;义白璐;曹武星;黄鲁霞;象伟宁;;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综合分析——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06期

5 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谭柳霞;;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流失及其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宇坤;陶娟平;刘峰贵;张镱锂;陈琼;;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1830年耕地格局重建[J];地理研究;2015年12期

2 居祥;方冉;钟太洋;;土地出让收入央地分成比例变化与耕地减少相互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年10期

3 张乐勤;;基于组合模型的安徽省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前景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5期

4 张冰玢;焦利民;;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江汉平原耕地变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18期

5 王涛;雷刚;刘郁丛;孟欣;张振鹏;吴同;吴亚颜;;退耕政策对延安地区土壤侵蚀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3期

6 潘佩佩;王晓旭;杨桂山;苏伟忠;;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质量时空变化格局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年04期

7 雷振东;于洋;马琰;;青海高海拔浅山区新型村镇规划策略与方法[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2期

8 刘康;李月娥;吴群;沈键芬;;基于Probit回归模型的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7期

9 李士成;张镱锂;何凡能;;过去百年青海和西藏耕地空间格局重建及其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蕊;孙萍;吴金希;张景奇;;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成效与局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2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3 徐秀英;任腾腾;陈高杰;赵娜;李朝柱;;林地流转对农户林地投入的影响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杨旺明;栾一博;杨陈;崔雪锋;;中国饮食所需耕地面积长时间尺度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5 祝明霞;;九江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6 曹雪;金晓斌;周寅康;;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7 张百平;张雪芹;郑度;;关于严格限制西北干旱区荒地开垦的若干对策与建议[J];干旱区研究;2013年01期

8 常春艳;赵庚星;王凌;朱西存;李涛;;黄河口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4期

9 肖思思;吴春笃;储金宇;;1980-2005年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3期

10 程维明;柴慧霞;方月;周成虎;田长彦;吴世新;汤奇成;;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道林;;严格规范补充耕地国家统筹[J];中国土地;2017年03期

2 何斌;;浅谈社会投资补充耕地市场的分步发展[J];国土资源导刊;2016年02期

3 吴丽叶;;规范调剂申请 严格指标管理——解读《广西壮族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库方案》[J];南方国土资源;2019年12期

4 车爱平;;创新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模式促进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推行“新旧耕地抵顶(置换)挂钩再开发”补充耕地新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17年06期

5 朱繁;王庆宾;;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机制分析[J];中国土地;2018年03期

6 刘鹏飞;;河南规范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办法[J];资源导刊;2018年08期

7 郭静阁;刘修明;;洛阳市将补充耕地和空闲土地处置纳入政府工作责任目标[J];资源导刊;2017年04期

8 何文义;;阜新市补充耕地项目综合成效评估分析与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19期

9 黄飞波;陈书荣;;启动市场化交易补充耕地指标——解读《广西壮族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J];南方国土资源;2015年11期

10 陶玉厚;;安徽:打造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J];中国土地;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珊;县域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孙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唐亚平;陕西省耕地数量质量时空变化与粮食生产保障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胡蓉;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对土地开发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2 罗彤琳;湖南省补充耕地工程费用标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雷伟;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数量潜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马会芳;易地补充耕地交易的案例实证研究:制度起源、发展与展望[D];浙江大学;2014年

5 孙计川;天津市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中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7 姚干;南昌市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8 李雅蓉;城镇化进程下江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9 顾博;建三江垦区耕地资源价值测算与提升策略[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10 黄庆杰;基于JRG群子统计理论的耕地资源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1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1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