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14:33
耕地后备资源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和维护耕地总量的重要战略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保障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缓解社会压力的一种必然性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面对耕地保护“三位一体”战略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心必将从注重总量规模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基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可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有效避免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对于制定环境友好型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松嫩平原典型生态脆弱区龙江县为例,结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从生态位和生态环境新视角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以地块为单元对龙江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划分适宜性等级。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各乡镇生态协调发展水平,分析不同区域协调水平的影响因子,最终确定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类型、数量及分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龙江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研究区位图
图 3-2 龙江县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占比分布图ig.3-2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proportion in Longjitownship.耕地后备资源类型及占比来看,龙江县耕地后备资源有其他草地、裸地、可复、沙地、盐碱地七种用地类型,根据土地利用的方式可分为开垦土地和复垦土面积为 31714.57 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大,需要谨慎地考虑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位和“反规划”思想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J]. 张荣群,王大海,艾东,孙玮健,侯振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主成分与耦合协调度模型[J]. 苏宏枝,吴宗杰,董会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公主岭市为例[J]. 徐小千,汪景宽,李双异,裴久渤,杨骥,张维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3)
[4]中国耕地休耕制度基本框架构建[J]. 陈展图,杨庆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2)
[5]遵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分析[J]. 张英佳,韩会庆,郜红娟,蔡广鹏,张朝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5)
[6]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旬阳县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J]. 张海龙,张建红.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25)
[7]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土地利用分区与优化布局——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吕添贵,李洪义,何方义,但承龙,陈雁云.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8]草畜平衡调控实用关键技术[J]. 王元素,孔玲,梁显义,任江,周佐春,赵丽芬,张文,陈晓静. 贵州畜牧兽医. 2017(02)
[9]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念的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J]. 李鑫,肖长江,欧名豪,楼淑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3)
[10]近37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位变化研究[J]. 胡蒙蒙,张军民,梁二敏,彭丽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乡村快速发展下的耕地利用转型与调控研究[D]. 朱传民.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东北地区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能力研究[D]. 李红丹.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黄淮海平原耕地多功能效应及保护补偿研究[D]. 陈丽.中国农业大学 2016
[4]“自然辩证法批判”的批判[D]. 周在娟.西南大学 2016
[5]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D]. 徐建锋.华中农业大学 2016
[6]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虞洪.西南财经大学 2016
[7]鄂西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研究[D]. 向敬伟.中国地质大学 2016
[8]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D]. 陈静彬.中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德安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D]. 席朗.东华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研究[D]. 秦坤.武汉大学 2017
[3]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D]. 饶品杰.东华理工大学 2016
[4]内蒙古巴林右旗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风险评价[D]. 李金典.沈阳农业大学 2016
[5]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新德尼.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6]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 巩中来.南京农业大学 2010
[7]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研究[D]. 张舰.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56931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研究区位图
图 3-2 龙江县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占比分布图ig.3-2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proportion in Longjitownship.耕地后备资源类型及占比来看,龙江县耕地后备资源有其他草地、裸地、可复、沙地、盐碱地七种用地类型,根据土地利用的方式可分为开垦土地和复垦土面积为 31714.57 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大,需要谨慎地考虑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位和“反规划”思想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J]. 张荣群,王大海,艾东,孙玮健,侯振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主成分与耦合协调度模型[J]. 苏宏枝,吴宗杰,董会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公主岭市为例[J]. 徐小千,汪景宽,李双异,裴久渤,杨骥,张维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3)
[4]中国耕地休耕制度基本框架构建[J]. 陈展图,杨庆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2)
[5]遵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分析[J]. 张英佳,韩会庆,郜红娟,蔡广鹏,张朝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5)
[6]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旬阳县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J]. 张海龙,张建红.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25)
[7]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土地利用分区与优化布局——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吕添贵,李洪义,何方义,但承龙,陈雁云.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8]草畜平衡调控实用关键技术[J]. 王元素,孔玲,梁显义,任江,周佐春,赵丽芬,张文,陈晓静. 贵州畜牧兽医. 2017(02)
[9]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念的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J]. 李鑫,肖长江,欧名豪,楼淑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3)
[10]近37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位变化研究[J]. 胡蒙蒙,张军民,梁二敏,彭丽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乡村快速发展下的耕地利用转型与调控研究[D]. 朱传民.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东北地区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能力研究[D]. 李红丹.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黄淮海平原耕地多功能效应及保护补偿研究[D]. 陈丽.中国农业大学 2016
[4]“自然辩证法批判”的批判[D]. 周在娟.西南大学 2016
[5]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D]. 徐建锋.华中农业大学 2016
[6]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虞洪.西南财经大学 2016
[7]鄂西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研究[D]. 向敬伟.中国地质大学 2016
[8]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D]. 陈静彬.中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德安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D]. 席朗.东华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研究[D]. 秦坤.武汉大学 2017
[3]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D]. 饶品杰.东华理工大学 2016
[4]内蒙古巴林右旗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风险评价[D]. 李金典.沈阳农业大学 2016
[5]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新德尼.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6]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 巩中来.南京农业大学 2010
[7]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研究[D]. 张舰.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56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5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