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发布时间:2021-04-08 00:50
黄河上中游农牧交错过渡地带,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错误行为严重影响到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制约当地群众摆脱贫困。以宁夏盐池县为耙区,以2005年、2010年、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数学方法对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指数、景观指数进行分析研究,寓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于合理利用之中,提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耕地、林地、聚居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年变化率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断升高;景观多样性呈持续增长趋势,优势度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景观逐渐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景观演化过程中人为干扰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研究成果可为调整人类行为、纠正人类错误行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18(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5年、2010年、201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覆被图
图1 2005年、2010年、201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覆被图2000—2015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由表2可以看出,将2005—2015年盐池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按总转移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耕地>聚居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其中草地变化量最大,为3.99万hm2,占总转移量的35.93%,水域转移量最小,占比仅为2.21%。其中转出量的排列顺序为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林地>聚居地>水域,草地、耕地、未利用地的转出量占总转出量的87.17%;转入量的排列顺序是耕地>草地>聚居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耕地、聚居地和草地占了总转入量的80.6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王家慧,梁亮,黄婷,罗翔,林卉.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6)
[2]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国洪磊,周启刚.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3]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武功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J]. 朱萌,马孝义,刘雪娇.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5)
[4]兰州市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杨文轩,庞红丽,张旭.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3)
[5]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 地理研究. 2003(01)
[6]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王秀兰,包玉海.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1)
本文编号:3124525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18(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05年、2010年、201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覆被图
图1 2005年、2010年、201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覆被图2000—2015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由表2可以看出,将2005—2015年盐池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按总转移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耕地>聚居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其中草地变化量最大,为3.99万hm2,占总转移量的35.93%,水域转移量最小,占比仅为2.21%。其中转出量的排列顺序为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林地>聚居地>水域,草地、耕地、未利用地的转出量占总转出量的87.17%;转入量的排列顺序是耕地>草地>聚居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耕地、聚居地和草地占了总转入量的80.6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王家慧,梁亮,黄婷,罗翔,林卉.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6)
[2]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国洪磊,周启刚.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3]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武功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J]. 朱萌,马孝义,刘雪娇.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5)
[4]兰州市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杨文轩,庞红丽,张旭.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3)
[5]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 地理研究. 2003(01)
[6]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王秀兰,包玉海.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1)
本文编号:3124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2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