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十一连增”期间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及成因
发布时间:2017-11-26 02:17
本文关键词:粮食“十一连增”期间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及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区域格局 空间经济学 空间效应
【摘要】: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十一连增"期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变动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粮食生产产量和播种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特征、政府财政、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临近省市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市粮食生产的空间效应以及其内在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是这一期间粮食区域格局变动的重要原因。粮食区域格局中空间效应的凸显,为今后合理布局粮食生产资源、优化财政支持方向并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大项目(SWU130936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1209442)
【分类号】:F326.1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粮食安全永远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粮食生产又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在经历了长期粮食短缺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粮食市场化改革、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旨在推动粮食增产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粮食供给,实现了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甫宁;胡雪梅;;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2 吕萍,吴晓春;我国现代农业的区域类型与区域格局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胡菁 通讯员 王旭伟;沿海蔬菜成冬种亮点[N];宁波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228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2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