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南疆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出处:《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经济 区域经济 库兹涅茨比率 赫斯特指数 南疆
【摘要】:针对当前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库兹涅茨比率和R/S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南疆五地州可依据其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非农经济主导地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地区及农业经济落后地区;而造成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农业人口中的高、低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差异,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南疆五地州的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而言,喀什地区最强,克州最弱,两地区人口规模、基础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南疆地区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已超过警戒水平,并对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且这种差异仍将长期存在,区域农业经济差异继续增大的可能性很高。
[Abstract]:Aiming at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southern Xinjiang,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uznets ratio and R / S analysis were us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ifference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five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level, that is, the leading areas of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stable development area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backward area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re are two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southern Xinjiang. On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income group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ir income in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he second is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term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five regions of southern Xinjiang, Kashi is the strongest and Kezhou is the weakest, and the population scale of the two regions is the weakest. The differences in bas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physi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t present,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southern Xinjiang have exceeded the warning level. It also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his difference will st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difference continues to increase is very high.
【作者单位】: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阿拉尔市城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XRK004)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DSKZD1102)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其增长的各种因素,对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新疆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受资源禀赋、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农业区域经济差异近年来呈逐步扩大态势[2]。尤其近几年,随着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庞娟;吴玉鸣;;广西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05期
2 肖艳秋;杨德刚;唐宏;张新焕;;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3 李豫新;付金存;;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新疆兵团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4期
4 丁建国;刘晓媛;戴健;苏武峥;陆朝晖;李苗;;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新疆农业主导功能定位中的应用[J];干旱区地理;2012年04期
5 叶得明;杨婕妤;;石羊河流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年01期
6 白永平;张秋亮;黄永斌;李建豹;杨靖;;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3年01期
7 韩舒;师庆东;于洋;张履冰;;新疆1999-2009年水足迹计算与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3年02期
8 吴殿廷;朱桃杏;鲍捷;朱华晟;胡志丁;杨欢;王乐乐;王三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空间模式和基本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9 王建华;吴林海;;不同区域农业投入要素转化效率的宏观比较与微观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杨萍;李春花;周强;高丽文;陈琼;;基于多模型的西宁市人口规模预测[J];干旱区地理;2013年05期
2 秦丽杰;梅婷;;吉林市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膳食水足迹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陈秉谱;常兆丰;乔娟;陈芳;樊宝丽;;退耕还林和荒山禁牧的相对生态价值的估算——以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年06期
4 潘峰;张清寰;何建华;;甘肃董志塬地区第四系地下水补给环境与水化学特征演化[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5 刘小鹏;苏晓芳;王亚娟;赵莹;黄越;;空间贫困研究及其对我国贫困地理研究的启示[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6 刘娜;石培基;李博;;甘肃省人口经济空间分异与关联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7 罗广元;王桂玲;唐志红;;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对比分析及优势产业的发展研究——以伊犁州三大区域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3期
8 李豫新;张争妍;;要素流动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新疆兵团“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J];干旱区地理;2014年02期
9 陈山山;周忠学;;西安都市农业水源涵养功能测评[J];干旱区地理;2014年03期
10 颜璐;马惠兰;;塔里木河流域不同作物化肥施用时空变化及贡献率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祥;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及其在中国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党晶晶;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慧敏;郭洪海;;山东省农业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陶爱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4 常阿平;彭伟功;梁丽珍;;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5 李青;徐崇志;;灰色关联分析对新疆南疆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评价[J];北方园艺;2010年09期
6 吕振华;浅析“基尼系数”的缺陷[J];北京统计;2003年05期
7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8 曹永强;马静;;水足迹在河北省水资源管理中的实证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8期
9 连玉明;;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战略[J];城市问题;2010年07期
10 王新新;;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路径选择[J];城市问题;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建荣,牛建新,鲁晓燕;南疆地区杏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果树;2002年04期
2 熊任飞;;喜读《南疆农村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3 周朝宏;;减少南疆长途过远运输的构想[J];中国民族;1986年02期
4 罗春晏;农毅;查隆伟;;对南疆地区发展林果业的思考[J];新疆林业;2006年05期
5 晁群勇;加快南疆农机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J];新疆农机化;2003年05期
6 漠夫;南疆怪事──“毛毛雨”冲垮铁路、公路[J];生态经济;1997年03期
7 张小刚;魏光杏;;新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南疆为例[J];中国市场;2009年01期
8 张小刚;;南疆信息化建设措施改进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吴建国,许济珍;解决南疆地区长途旅客乘车难的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7年09期
10 赵徽弘;;清末南疆道路交通的演变[J];金田;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英;刘小英;;南疆果树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2 冯秋霞;严军;郑红莲;王伟华;;南疆西部降水的典型环流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晓冰;进一步扶持南疆的教育发展[N];学习时报;2008年
2 叶边;援疆项目“花开”南疆大地[N];解放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秀萍;打造南疆科技新高地[N];兵团日报(汉);2013年
4 本报记者 盖有军;把南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N];新疆日报(汉);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云海;“中国光彩事业南疆行”为各族人民谋福祉[N];和田日报(汉);2014年
6 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伊马木·买买提;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狠抓南疆就业[N];新疆日报(汉);2014年
7 记者 杜刚;南疆4地州普通高中实现全免费[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春辉;八千里路南疆行[N];中国保险报;2014年
9 特约记者 甘露;南疆林果幼苗紧缺[N];阿克苏日报;2008年
10 特约记者 胡仁伟;新疆销售加强公路调运缓解南疆供应紧张局面[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成珊娜;近代南疆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研究(1884-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南疆高产棉田水氮优化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阿达莱提·塔伊尔;从地方文献看清代南疆维吾尔商业经济状况[D];新疆大学;2007年
2 陆吐布拉.依明;南疆近60a来风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鑫;新疆近30年棉花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孙云飞;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南疆高校渗透的对策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4年
5 刘彬;南疆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与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周留玉;南疆地区社会稳定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袁梅;林则徐诗文中的南疆维吾尔族社会生活[D];新疆大学;2007年
8 陈跃;南疆历史农牧业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卢川;铁路背景下的南疆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生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361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6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