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00:26

  本文关键词: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十大城市群 高等教育投入 产业集聚水平 区域经济增长 共轭驱动


【摘要】: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和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并采用SPSS17.0的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法,对2000~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优劣状况,得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状态,研究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的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集聚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十大城市群内的各城市群的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间非均衡差异。因而在制定高等教育和产业集聚政策时需要根据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
[Abstract]: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ill affect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varying degrees. Construct the conjugate driving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adopt SPSS17.0 's paired sample T-tes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the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12.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of the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Good or bad. The conjugate driving sta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mong the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the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mong the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among regions. Therefore,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ormulat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MZ052)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泛北部湾发展研究团队”项目(ZX007)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项目(GXQG02201403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9.2;F12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外溢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2将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样,产业集聚作为能够有效应对区域经济竞争压力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区域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滟;宋德勇;;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集聚经济——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2 孙浦阳;韩帅;张诚;;产业集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J];财经科学;2012年08期

3 秦惠民;杨程;;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4 吴惠;刘志新;;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5 黄大乾;彭丽茹;高建军;;广东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年01期

7 傅毓维;尹航;刘拓;杨贵彬;;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共轭双驱动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8 唐志丹;沈烈志;马晓琳;;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3期

9 李扬;;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10 刘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变动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亮;李洪娜;;旅游教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郭广生;;融入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1期

3 刘宇;;教育对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黄枫;吴纯杰;;中国省会城市工资溢价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9期

5 陈晓谦;;高等教育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测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韦柳娅;贺祖斌;;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对省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8 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9 张宗庆;张寅;;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健;韦素琼;;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健;;陕西省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2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戴淑庚;曾维翰;;中国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绩效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决策[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苑泽明;马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的调查[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秦敬云;王敏;文礼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产业集聚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2000-2011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颜敏;王维国;;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计[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10 袁富华;;劳动生产率:关联与差异——基于GWR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东;我国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文;基于模块化分工的产业组织演化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戴小玉;高等教育与陕西区域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许鞍铭;湖南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亮;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卢浩;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燕然;税收激励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贺佳佳;陕西省不同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素敏;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3 崔文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风险投资[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4 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5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6 李金华;;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σ-收敛性与空间集聚格局[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7 杨扬;余壮雄;舒元;;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5期

8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空间依赖、空间异质与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J];地理科学;2010年05期

9 洪国志;胡华颖;李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10 覃成林;唐永;;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磊;[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希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童华建;西部地区经济集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贺海强;区域潜在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评价与筛选[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家彬;张建国;候志军;;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2 张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要合理[J];教育与职业;2008年25期

3 吴秋凤;;转型时期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研究[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4 梁昌新;;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体系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12期

5 徐明稚;;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6 金云美;何福平;;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问题[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年05期

7 毛建军;高杰;;国内外高等教育投入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18期

8 尹来武;赵悦;;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问题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朱苏飞;杨彩霞;;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补偿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4期

10 杨彩霞;徐凤兰;;家庭高等教育投入补偿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嘉颖;张倩;;非公共高等教育投入政策的国际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鹏;;湖北省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婧 编译;加拿大增加高等教育投入以提高国际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N];河南日报;2009年

3 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 刘万亮 编译;欧洲高等教育投入主体仍为政府[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 马陆亭;由学费上涨看高等教育投入的分担机制[N];光明日报;2014年

5 鲜晓荻;我省高等教育投入高速增长[N];贵阳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曹建文 采写;加大中西部高等教育投入[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孙小林;拓展教育投入渠道 争取达GDP的7%[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通讯员 粤教宣;广东出台“36条”向高校下放多项自主权[N];南方日报;2013年

9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拓宽社会筹资渠道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拓宽社会筹资渠道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N];人民政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要素的差异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纯t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马芳;地方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与民办高校投入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4 陈爽;以政府为主渠道的我国高等教育投入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5 曹阳龙;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能力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闫石;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7 郭俸芮;山西高等教育投入与效益分析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张颖;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婷婷;黑龙江省高教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62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62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