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相似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相似性研究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直接消耗系数 产业同构系数 行业相似性系数 经济结构相似系数
【摘要】: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构建了不同地区同一产业发展的相似性度量模型和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相似性度量模型,并以皖北地区的三个城市宿州、阜阳、蚌埠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建立的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相似性度量工具优于地区产业同构系数;(2)从行业间的投入产出消耗关系来看,除建筑业以外,蚌埠与阜阳在各行业的相似性都大于蚌埠与宿州、宿州与阜阳的相似性,在建筑业上,宿州与蚌埠的相似性较高;(3)进一步从行业的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似性,在产出方向上,宿州和蚌埠的相似性较高,相似性系数为0.9726,在投入方向上,蚌埠与阜阳的相似性较高,相似性系数为0.9725。分析结果为皖北部分区域的经济整合指明了方向。
[Abstract]: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model, the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indus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similarity model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three cities in north Anhui province, Suzhou, Fuyang, are used. Bengbu is an example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tool of economic structure similarity of different regions is better than the isomorphism coeffici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The similarity between Bengbu and Fuyang is 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Bengbu and Suzhou and Suzhou, Suzhou and Fuyang, except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Bengbu and Fuyang i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Bengbu and Suzhou. The similarity between Suzhou and Bengbu is high; In the output directi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Suzhou and Bengbu is relatively high,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is 0.9726, and the input direction is in the direction of input.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Bengbu and Fuyang is 0.9725. The results show the direc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parts of northern Anhui.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金】: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2014YKF39)
【分类号】:F121.3;F223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1984年被世界银行中国经济考察团提出,作为影响区域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对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领域研究的深入,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再次引起关注。然而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大都集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关爱萍;;产业同构测度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年19期
2 匡小明;校正产业同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J];求实;1998年11期
3 周国富,陈玲;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及其原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6期
4 李fE煜;孙洋;杨钊;;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合意性分析[J];特区经济;2012年09期
5 李昭,文余源;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同构作用及原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6 蒋伏心;苏文锦;;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白红涛;;武汉城市圈产业同构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8 范剑勇;姚静;;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水平的判断——兼论地区间产业是否存在同构化倾向[J];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李小刚;是产业同构还是竞争不足[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景志强;“产业同构”与“同质竞争”[N];经理日报;2004年
3 见习记者 唐茜;主导产业同构 梯度转移能否破题?[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记者 沈兴国 实习生 王淼;围绕转型升级主题 攻坚克难推动发展[N];绍兴日报;2012年
5 于进;城市选择怎样的主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蓬;城市群产业同构、竞争阴影与协同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96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9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