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测度及调适策略分析
本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测度及调适策略分析 出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 异化 调适策略 欠发达地区 甘肃省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持久动力。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权力集中以及农民承担风险能力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在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背离其建立初衷的异化行为。文章以甘肃省2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样本,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发主体、制度建设、管理和盈余分配上均存在有一定的异化现象。文章以"罗虚代尔原则"和"国际合作社联盟新原则"为指导,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对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现象从4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异化度高达55.17%,认为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从主体的明确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的民主化、利益分配的公平化和发展环境的最优化5个方面对异化行为进行调整。
[Abstract]: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improve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 lasting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However, it i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Due to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and the weak ability of farmers to bear risks,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have many factors. As a result of the operation of a series of alienation behavior that deviates from its original intention. The article takes 265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Gansu Province as samples, and finds that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re the main body of germin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alienation phenomena in syste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rplus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Rochuddale principle" and "New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 establishes index system and applie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eighting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lienation phenomenon of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f farmers in Gansu Province is more serious, and the alienation degree is as high as 55.17%.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f farmers in Gansu province should adjust the alienation behavior from five aspects: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main bod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ystem, the democratization of management, the fairnes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社剩余侵蚀、功能漂移与规范化发展研究》(14BJY0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中的寻租行为、异化倾向与调适策略研究》(12YJA790098)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甘肃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界面障碍与突破路径选择研究》
【分类号】:F321.42
【正文快照】: 1引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持久动力。在我国,发达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运行较为规范,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是,在欠发达区域,农业本身具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化测量及对绩效的影响——基于对广东、安徽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21期
2 胡翠萍;;基于AHP-变异系数法的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0期
3 吴晨;;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度测量及应对策略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地调查[J];南方农村;2012年10期
4 潘天鹏;巩颖慧;王猛;;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模式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5 夏雯;施媛;谭春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研究[J];中国市场;2013年40期
6 苏楠;杨学军;王辉;欧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意愿分析——基于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1期
7 汪志强;冷原;;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日照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3期
8 宋刚;马俊驹;;农业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9 姚铭尧;罗虚代尔原则[J];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丽岩;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宏中;;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致富的创新之路[J];清江论坛;2008年04期
2 饶晓盼;任大鹏;;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适法性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06期
3 林正权;陈宗;;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现状及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4 张永兵;温世扬;;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权法律属性研究[J];当代法学;2014年03期
5 赵梦丽;刘守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32期
6 罗及红;;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抽样调查研究[J];当代经济;2014年22期
7 刘富刚;;基于AHP和变异系数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以德州市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朱明;葛兆建;戚永奎;乔海龙;;江苏农村科技服务的模式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08期
9 任大鹏;张颖;;农民专业合作社责任制度的完善——合作社成员承诺责任的引入[J];河北法学;2009年07期
10 章群;牛忠江;;市场与法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治理中的动态利益平衡[J];河北法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陆耀邦;;广西耕地流转研究[A];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文娟;我国农民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忠海;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杨春禧;合作社主体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满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组织、环境改进[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马国巍;中国乳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郑鹏;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朱颖;我国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相蒙;农民生存权法律保障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海照;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明贵;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海全;新疆林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红;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青;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任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万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慧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的法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周亮;辽东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盛璐;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红霞;;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构建设想[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5期
2 黄丽萍;;成本收益视角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3 林海;合作:渴望中的困惑——对农民合作意识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2年07期
4 郭玮;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看法[J];调研世界;2004年01期
5 郝小宝;陈合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J];调研世界;2007年05期
6 李长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研究[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7 黄胜忠;徐旭初;金士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9期
8 钟一彪;贺立平;;非营利组织异化及其研究径路[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少华;王文献;;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10 杨欢进;河北省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慧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规律及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文献;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冯飞;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尤庆国;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爽;云南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征;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苗焱;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世银;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新跨越的哲学思考[J];发展论坛;2001年05期
2 ;欠发达地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J];发展;2001年12期
3 辛文科,王培军;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员工素质教育的途径思考[J];甘肃金融;2001年10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娄底市中心支行调研组;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拓宽难点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何伟军;模仿创新: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杜平;国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石向实;中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研究[J];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8 贾贵廷;新世纪科教兴盟刍议[J];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9 曹友琥;经营城镇──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机遇[J];老区建设;2001年06期
10 麻朝晖;贫困与精神贫困——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钢性”探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素华;;创新政府管理,维护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欠发达地区投资战略研究》课题组;刘佩勇;郭居珍;李秀昆;张雪峰;;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战略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4年度)[C];1994年
3 李泽民;;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转移动力机制探究——兼论我国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冯家臻;常平阳;吴刚;;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探讨——以陕西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马国民;;欠发达地区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力度[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韦广雄;;村域社会基础秩序建构与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晓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强化“三个意识”[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其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9 邓大可;;略论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底蕴和积淀[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曾会杰;;求真务实,,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信息化[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首席评论员 李巨微;让更多财政资金注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N];东方早报;2005年
2 陈超然;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施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推动欠发达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N];浙江日报;2003年
4 记者 周咏南;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田新元;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孙t;推3美元软件 盖茨欲“播种”欠发达地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宋波;欠发达地区更应增强创新理念[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郑昭 周琳;出台欠发达地区创新人才工程办法[N];福建日报;2007年
9 刘爱;欠发达地区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N];贵州日报;2006年
10 张良斌 崔向科;浙江省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奎;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2 马江;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晏磊;欠发达地区支农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吴丹;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其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贾丽萍;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赖应辉;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云;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韵;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胡晓;欠发达地区环境公平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莹;支持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覃剑;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承担生态屏障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许鲜苗;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丽娅;欠发达地区政府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凡艳芳;高新技术长入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周盈;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晓岗;中部欠发达地区村干部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8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1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