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促关系的评价研究——以广西区14个地级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市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促关系的评价研究——以广西区14个地级市为例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经济 旅游业 互促关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 改进熵权 广西区
【摘要】:本文选取广西区2004-2013年14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广义的耦合协调度理论,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改进熵权的耦合协调互动模型,用于分析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互动影响程度及不同城市间的差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广西区14个地级市当中,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桂林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达到了高水平耦合阶段的良好协调类型,两系统的耦合模式属于同步互促型;南宁市两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处于磨合阶段内的中级协调类型,且耦合模式为区域经济带动发展型;柳州市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属于磨合阶段内的勉强协调类型,属于区域经济带动耦合模式,且其旅游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广西区其他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大都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类型,且基本属于旅游业滞后型。整体来看,广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业的带动影响,区内部分城市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levant data of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xi from 2004 to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coupling degree of coordination theory. A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interaction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entropy weight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 In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xi,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and coupling betwee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Among them: Guili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coupling stage of good coordination, the two systems of the coupling model of synchronous mutual promotion; The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n Nanning is in the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type in the running-in stage, and the coupling model i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n Liuzhou City belongs to the type of barely coordinated in the running-in stage and belongs to the coupling mode of regional economic drive. And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lags fa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while other cities in Guangxi,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are mostly on the verge of maladjustment or slight maladjustment type. And basically belongs to the tourism lag type. On the whole, Guangxi tourism to the regional economy's promotion function lags behind the regional economy to the tourism impetus influence.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some cities in the region.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民建桂林市委员会;
【基金】:广西自治区哲学社科类课题“广西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11FJY04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panel data模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中的应用”(GDYCSZ201492)
【分类号】:F592.7;F127
【正文快照】: 区域现状及文献分析广西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地。旅游业是广西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全区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057.14亿元,这一数值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31%,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可见一斑。而目前有关广西旅游业和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2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3 姜嫣;马耀峰;高楠;王永明;;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11期
4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赵多平;林志慧;;1993—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耦合关系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5 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杨松茂;任燕;;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03期
7 朱海娟;姚顺波;;宁夏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11期
8 孙爱军;董增川;张小艳;;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瑭;谭静;;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王怡;;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3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4 王兆峰;;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及差异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5 刘澈元;李蓉;;海峡两岸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研究——以桂台旅游合作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方世巧;马耀峰;李天顺;李君轶;;基于百度搜索的西安市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耦合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7 王春枝;;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23期
8 王滨;王维早;齐剑锋;于开宁;;基于耦合协同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2年03期
9 石培基;杨雪梅;宫继萍;张光永;魏伟;;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城市适度规模研究——以石羊河流域凉州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2年04期
10 徐洪琼;李楠;郭恒;;湖南省入境旅游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宽樊;杨永春;陈春宇;;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戴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易静蓉;制造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9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钟伟;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天悦;试论交通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助推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褚玉良;丝绸之路中国段陕甘新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升;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7 宗素姚;皖江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韦笑;江苏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协调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甜甜;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白卫卫;公路运输枢纽与信息枢纽的对应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谭婧;陶小马;陈旭;;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综合测度——以长江三角洲16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4 吴忠才;;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5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6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7 陈刚强;李映辉;刘娟;;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8 李创新;马耀峰;张颖;魏颖;;1993~2008年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9 陈新哲;熊黑钢;;新疆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及时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10 陈长杰,马晓微,魏一鸣,傅小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宏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凤军;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2 刘艳;我国城市旅游业发展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3 丁宗胜;;无锡发展城市旅游业的思路[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茂林;;培植壮大旅游业 提升城市竞争力——科学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6期
5 马燕丽;李鑫;;城市旅游业发展对酒店经济效益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1期
6 徐静远;塔城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0年04期
7 张茂森 ,赵红武;运用积极的价格政策促进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J];价格与市场;2001年08期
8 魏峰群,席岳婷;西安城市旅游业之发展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周宜君;科技创新是集散型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之路——以宜昌市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周大庆;;发展资源短缺型省会城市旅游业的思考[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齐莉娜;卢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2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蒋燕;马文军;;城市生态旅游管理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力;城市旅游业立体化发展思路[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吕东浩;大连市政协调研献策城市旅游业[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左丽琼;对“软件”较真碰硬[N];广元日报;2007年
4 苗保田;聊城市旅游业强势增长[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5 方永利邋通讯员 秦宏平;晋城市旅游业朝气蓬勃[N];山西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刘敏 戴喜旺 程胜利;麻城市旅游业异军突起[N];黄冈日报;2009年
7 北京巅峰智业集团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王丹;传统工业城市旅游业发展路径初探(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沈博琼 王耀 豆盘文;把敦煌的旅游打造成国际旅游王牌[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9 ;在2004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长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运城市河东文化研究中心、李家大院景区开发管理中心主任,第十四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 李虎;对运城市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思考[N];山西党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sチ,
本文编号:1418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1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