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青海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大通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9 18:39

  本文关键词: 青海省 农村 留守妇女 问题 对策建议 出处:《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村留守妇女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她们面临着农业和家庭劳动强度大、生活和婚姻质量低、精神和生理压力大、健康状况较差、劳动技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社会关系简单,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非常单一。营造支持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和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Abstract]:Women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are a special social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They are faced with high agricultural and family labor intensity and low quality of life and marriag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high 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pressure, poor health, single labor skills and so on, have limited ability to obtain social resources due to their simple social relations. The social support received is also very simple. Create a social atmosphere of support and care for women left behind, develop reg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and health of rural women.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women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women left behind.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and actual needs, put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分类号】:D669.68
【正文快照】: 留守妇女是指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自己则留居农村的已婚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不但承担着丈夫外出后留下的繁重的农业和家务劳动,而且承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导致她们生活和婚姻质量较低,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由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海忠;;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2 赵胜;;农村留守妇女的“双压力”问题与应对策略[J];社科纵横;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艳艳;;家庭内部劳动分工视角下西北农村留守妇女从业困境及其务工选择——以甘肃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2 康宛竹;;阻碍农村女性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广东省阳东县J村的实地调查[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5期

3 陈源静;;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视角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方式的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4 王晓黎,韩琴,,吕祝武;高海拔地区住院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5 李雪峰;王秀绒;;山区留守妇女精神生活缺失现象探析——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11期

6 李静;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及社会化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张咏梅;周亚平;;半工半农是农民家庭的最优选择吗?——对当代中国农民家庭生计的实证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杨樝;;撑起新农村建设“半边天”——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6期

9 郭倩;陈飘飘;;浅析新时期农村留守妇女参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刘九菊;黄粹;;农村留守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慧;;新世纪女性行业结构与性别隔离——基于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梁丽霞;蔡雨岑;;家庭领域与公共领域:乡村旅游对社区女性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河口村社区为个案[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张凤荣;;女性健康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与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建设[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小沛;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卿秋艳;留守妇女与外出丈夫的互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宛敏华;西北地区留守妇女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胡永帅;农村留守妇女存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元元;丈夫进城之后[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毛桂芸;农村留守妇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莹莹;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及其影响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9 李喜荣;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晓;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陈娜;;重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7期

2 钟涨宝,狄金华;土地流转中女性的地位与权益[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3 高小贤;农村妇女研究综述(1991—1995年)[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2期

4 张宏宏;留守女成因及其从业行为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范丽娟,程一;留守女:现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群体[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梅;应若平;;农村“留守妻子”家务劳动经济价值的社会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康琼;我国农村妇女自杀问题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柳红;李广贤;;关注农村留守女性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J];理论界;2005年S1期

9 罗忆源,柴定红;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J];理论月刊;2004年03期

10 李新然,方子节,普雁翔;试论女性农业化对农村妇女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田豆豆;[N];人民日报;2012年

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叶敬忠 整理 智春丽 苏艺;[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兴安;陈嘉伟;陈兰军;;“留守妇女”现象调查[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7期

2 张德元;陶元浩;;留守妇女问题对策与建议[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7期

3 楚向红;;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妇女问题研究[J];学习论坛;2008年11期

4 苏靖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及解决对策初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2期

5 刘卫华;王明春;;新农村视角的留守妇女问题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4期

6 江苗;;留守妇女唱响“协作发展曲”[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9年06期

7 许传新;;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对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张鹏飞;;论华夏乡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境遇及拓业佳途[J];未来与发展;2009年08期

9 许传新;;农村留守妇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人口与发展;2009年06期

10 ;也要关注农村“留守妇女”[J];农村实用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俊辉;合水县万名留守妇女闹春耕[N];陇东报;2007年

2 杜刚 刘军岐;新和留守妇女当种田“科技家长”[N];农民日报;2007年

3 高志伟邋王佩合;后峪子村:留守妇女劳动协会实现生产互助[N];农民日报;2007年

4 田伯韬 司应奎;农村“留守妇女”出路在何方[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飒;关注农村“留守妇女”[N];铁岭日报;2007年

6 罗惠民 邓光文;四川南充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堪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常全欣;让“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N];周口日报;2007年

8 袁春梅 施杨;灌南留守妇女赚钱门道多[N];连云港日报;2007年

9 朽木;留守妇女仅有1.4%不幸福?[N];咸阳日报;2007年

10 石菊蓉;宁县留守妇女登上致富快车[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龙;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刘晓;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闫青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董宇;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视角下的江西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丹;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秦雪漫;关于固镇县“留守妇女”情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7 段佩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8 和桂录;留守妇女互助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艳丽;论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宛敏华;西北地区留守妇女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5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45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