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的变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01:17

  本文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区域差距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随机前沿分析 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的度量指标,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模型实证估计1980-2012年全国28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三项构成,构建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变异系数对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的变动成因进行空间与效率构成二重分解。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总体上表现为波动式扩大态势,区域内差距对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的贡献率超过80%,区域间差距的贡献率在1999—2012年间逐步增大;前沿技术进步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生产效率变化率在对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的贡献率排序中分列第一、第二、第三位;空间分解与效率构成分解的二重成因具有耦合作用,四大区域内的效率构成差距是导致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其中,东部地区内的效率构成差距对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最大。研究结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
[Abstract]:Taking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s the measure of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ts three components in 28 provinces (cities) of China from 1980 to 2012 by 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surpassing logarithmic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egio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a double decomposition of the spatial and efficiency components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hole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gap in the whole country has shown the trend of fluctuating expansi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intraregional gap to the national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gap exceeds 80%,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interregional gap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1999 to 2012. The rate of forwar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rate of return on scale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are ranked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 the ranking of contribution rate to the gap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in China. The dual causes of spatial decomposition and efficiency component decomposition are coupled. The difference of efficiency composition in the four regions 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the gap in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hole country, among which, The difference of efficiency composi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contributes the most to the gap in the regi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contains at least three aspects of policy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研究”(13BJLO8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王平;;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与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2 杨威;金凤君;王成金;丁金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3 覃成林;张华;张技辉;;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刘秉镰;李清彬;;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李福柱;杨跃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方法应用述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傅晓霞;吴利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2007年07期

8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9 王志平;;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与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10 郝睿;;经济效率与地区平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实证分析(1978-2003)[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张林;高安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区域内生增长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7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8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陶红军;冯中朝;;湖北省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崔龙;次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技术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修斌,任若恩;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测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藕香;张军政;;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4 王洛林;魏后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未来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5 金相郁;;中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1990-2001年[J];财贸经济;2006年06期

6 魏后凯;刘长全;王业强;;我国实行以开放促和谐的战略思路及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7 田明;王玉安;;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的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10年02期

8 高春亮;;1998-2003城市生产效率:基于包络技术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9 杨开忠,谢燮;中国城市投入产出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10 李诚固,李培祥,谭雪兰,刘文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娟,崔高峰;世界区域经济增长趋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年10期

2 蓝庆新;;和谐社会构建中区域经济增长的公平与效率兼容[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周建新;试论新疆非均衡区域经济增长战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徐小钦;黄蕾;;产业积聚、持续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5 张馨之;何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J];软科学;2006年04期

6 李钊;王舒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短期性和长期性分析[J];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8 韩晶;何平;;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解析[J];思想战线;2008年02期

9 李勇刚;;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10 陈晓华;;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析——以广西、广东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5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管驰明;马奇骐;高雅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规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达新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红河日报;2013年

2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3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记者 翟相哲;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邯郸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利民 李维军;朝阳高新区领跑我市区域经济增长极[N];朝阳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许怡平;提升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力[N];安庆日报;2007年

7 杜莉 (作者为自治区党校副教授);青藏铁路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N];西藏日报;2007年

8 刘振斌;撬动武陵山区域经济增长极[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记者 刘志强;材料产业化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增长[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夏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又好又快[N];农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6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石宏博;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魏颖;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和金融资源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3 张凌涛;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廖华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红梅;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向颖;湖南省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岑少侠;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朱旭珍;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郇玉杰;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8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28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