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县域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 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宁夏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中在借鉴相关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一般路径的基础上,以宁夏18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节点分析法确定各县(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利用断裂点模型来界定各县(市)的空间范围,运用线路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可达性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县(市)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而确定出县(市)间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宁夏各县(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地域分布呈显著差异,北部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于南部县(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且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北部地区形成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联系密集区,南部形成以原州区为核心的"扇面"经济联系地域。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general path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nection measurement put forward by relevant scholars, this paper takes 18 county units in Ningx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termines the central function intensity of each county (city) by means of nodal analysis. Using fracture point model to define the spatial range of each county (city), using line analysis method to measure the reachability level of each county (city), using the improved gravity model to calculate the membership degree of each county (city) economic conn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among counties (cities) in Ningxia, and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of northern counties (citi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outhern counties (citi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an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a "concentric circle" type of economic connection concentrated area with Yinchuan as the center and outward radiation is formed. Southern 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region as the core of the "sector" economic links.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61020)资助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2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3 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4 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5 陈培阳;朱喜钢;;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6 刘婷婷;马忠玉;万年青;刘正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与预测——以宁夏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7 余鑫星;宫少颖;吴永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8 颜俊;韦云波;;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及空间发展方向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年01期
9 曹颖轶;;宁夏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特点[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10 陆宁;沈山;;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加来;胡百红;任志安;;皖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范围的测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程琛;孙中锋;;安徽省城市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4 张振江;;河南省县域经济类型及其发展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5 张立;;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6 孙晓利;董春;李青元;;灰色聚类法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8年06期
7 李静;;淮海地区城市整合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张晓明;张成;;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9 刘承良;田颖;梁滨;;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10 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亚东;;行政区划调整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新途径——以重庆市为例[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产业联动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陈爽;陈振光;;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赵渺希;;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势力圈划分[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宛笑;;基于经济联系的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分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勇;李磊;赵猛;;基于GIS的青岛市可达性分析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格局影响研究——以环胶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10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勇;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夏泽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振亮;辽宁省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估算与时空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健;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雅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赵海;中部六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贺晓丽;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分析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花;郭怀成;张宏伟;;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吴殿廷,朱青;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李有恒;武汉城市群:以内联协作为推力[J];长江论坛;2003年01期
4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5 孔凡娥;周春山;;广州城市腹地划分及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6 唐娟;马晓冬;朱传耿;钱程;;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7 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8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9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定量测度与对策分析[J];城市;2009年07期
10 朱英明,于念文;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瓦西里耶夫;严克勤;;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某些经济联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4年09期
2 刘方健;历史上成都与长江流域的经济联系[J];财经科学;1996年03期
3 屈莉萍;加强联系 促进发展──我省与周边省(区)经济联系的现状与对策[J];学习导报;1996年07期
4 王成超;黄民生;;福建省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戴鞍钢;;晚清绍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述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魏汉通;;谈发挥商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J];商业经济文荟;1984年05期
7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课题组;林江;;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联系[J];学术研究;1990年02期
8 周运源,张伟萍;论加强穗港澳经济联系与合作联手拓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9 陈卫龙;促进和加强苏沪经济联系 苏州大规模整治通沪航道[J];江苏交通;2000年11期
10 崔和瑞;;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福兴邋通讯员 黎东桂;钦南宁明互动举办广西28县(市、区)政协经济联系会[N];钦州日报;2008年
2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中国问题专家 谢钢 (Srikanth Kondapalli);“李克强将为中印经济联系 带来新的推动力”[N];东方早报;2013年
3 秦崇广;广西28县(市、区)政协经济联系会第31次会议召开[N];广西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褚国飞;下届美国政府须与中国建立更强经济联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刘军红;进一步加深的经济联系[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安扬 陈宜飚;中国因石油需求将提升与全球经济联系[N];证券日报;2003年
7 边际;城市圈的内涵与形成条件[N];安徽日报;2007年
8 周小兵;产业间升级:审慎而行[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周远征;摸清地方保护无形的手 重庆调研报告提前出笼[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记者 李阳;香港成为北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N];现代物流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媛;城乡经济联系与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雪琳;南昌与江西省其它地级市经济联系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成;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孙春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城市间经济联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甜甜;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经济联系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6 王海江;城市间经济联系定量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7 张嘉桐;辽宁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8 朱婷;京津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江璐璐;安徽省空间经济联系及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远志;清以来戎圩商业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5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5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