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本文选题:环境经济地理学 切入点:研究范式 出处:《生态经济》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Abstract]:As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lar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eography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conomic geography.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geography was first explicitly put forwar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eography of Cologne University in 2004.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eography mainly adopts two research paradigms: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regulatory economics, which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regional effect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economic agglome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egional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geography,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spati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常态下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与调控政策研究”(15ZDA0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价值链分工、经济空间格局优化与中国新战略区域发展研究”(14AZD0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产业集聚研究”(30916014108)
【分类号】:F129.9;X1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浅谈对资源、环境与环境经济学的认识[J];青海环境;2001年04期
2 张淑琴;浅谈环境经济[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3期
3 马文学,刘莉;建立环境经济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J];中国林业企业;2002年01期
4 ;厉以宁提出环境经济十大紧迫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5 ;2008年环境经济理事会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J];环境经济;2008年10期
6 ;《环境经济》论文集征稿及优秀论文评选启事[J];环境经济;2010年04期
7 ;《环境经济》论文集征稿及优秀论文评选启事[J];环境经济;2010年05期
8 ;订《环境经济》杂志 赠《环保工作资料选》[J];环境经济;2011年09期
9 ;订《环境经济》杂志 赠《环保工作资料选》[J];环境经济;2011年10期
10 ;订《环境经济》杂志 赠《环保工作资料选》[J];环境经济;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龙;兰晔峰;;环境经济的兴起与发展[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徐强;;环境经济预警系统几个问题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陈桂华;;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陈国生;;环境与生产力[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张远东;蔡瑜萱;曾建伟;田倩瑶;;区域性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与建议[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6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陆炜;;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柯\~;;应尽快启动国家层面的环境健康调查工作[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生坤;;浅谈我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王瑞;;浅谈基层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白;重视“环境经济”[N];人民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佩颖;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嬗变[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环境经济怎么搞,大连经验可参考[N];经济日报;2000年
4 CUBN实习记者 梁瑞丽;环境经济新政 四年内的转向[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5 白阳;开发北极须算环境经济账[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朱裴;环保总局甘当环境经济制度配角[N];北京商报;2007年
7 李有安;安宁大力发展环境经济[N];兰州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何蓓琦;多方有效合作 推动环境经济共同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记者 彭丽;环保总局诚邀工业协会全面合作[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秋蕾;环境保护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议[N];中国环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步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保护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黄细兵;环境相对友好指数的测度及综合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彭高旺;促进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颖宇;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应用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张建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李红莉;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雪;广州市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帆;京津冀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于智超;云南省西电东送中的环境价值转移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吴杰;博弈视角下的环境污染补偿标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林麟;晋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杨振煌;晋江市环境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佟新;盘锦市公安局辽河保护区分局环境执法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博;大洼县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翁智雄;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李鹏;环境违法“按日计罚”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18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61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