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对经济拉动与溢出双重效应的实证检验
本文选题:能源产业 切入点:拉动效应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5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基于能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和溢出效应视角,选取华北、东北和西部等油气资源富地区的1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能源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拉动溢出的双重效应。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例,实证检验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而且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油气资源富集区加大对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投入,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收敛。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industry's pulling effect and spillover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selects 10 provinces with rich oil and gas resources such as North China, Northeast and West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ual effects of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spillover. Taking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dual effect of energy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not only has a significant pull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It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1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A790165)
【分类号】:F124.1;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秀敏;;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中国省级区域的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3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4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5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6 杨碧琴;霍伟东;;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必须提高劳动资本存量[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7 郑效晨;刘渝琳;;FDI、人均收入与环境效应[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8 王维国;颜敏;;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与FDI互动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9期
9 杨勇;;西部在全球化逆转期的转型优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10 宋旭光;席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资源回弹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骁s,
本文编号:1625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62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