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生态文明视域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实现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11:25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切入点:西部地区 出处:《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产业转移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内涵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和中央全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下,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实施赶超战略就变得十分紧迫。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但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付出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严重代价,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实现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查阅、借鉴中外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实现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生态文明”、“产业转移”、“价值”为理论出发点;同时采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当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梳理出制约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四大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现实出发点。 第二部分:根据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五大关键性制约因素并结合理论界关于价值的维度划分,将本文的价值定位为:第一,生态价值,着眼于生态文明视域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取得的生态效应;第二,核心价值,即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第三,战略价值,即对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社会效应。 第三部分:根据生态文明视域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定位,构建具体的价值实现路径模型:生态价值实现的“2G2C”路径模型;核心价值实现的“TCE”路径模型;战略价值实现的“双环”路径模型,同时根据价值实现的路径梳理出相关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借助中外学者的权威观点,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价值实现的相关因素进行假说验证,得出生态化承接、产业筛选程度、环保规制三个要素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Industrial transf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notation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catching up and surpassing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s become very urgen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pu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economy and politics.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ur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the western region has paid a serious price in terms of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valu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value of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ak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dustry transfer", "value" as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at the same time use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western undertaking industry transfer has the superiority, the inferiority, the opportunity, the challenge which faces,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n comb out the four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western region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ake this as the realistic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five key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dimension division of the theoretical circle on the value, the value of this paper is defined as: first, ecological value, Focusing o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cond, the core value, that is, the economic effect brought by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to the western region; third, the strategic value, Namely, the social effec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 third part: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to undertake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under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specific value realization path model: the "2G2C" path model of ecological value realization, the "TCE" path model of core value realization, and the "2G2C" path model of the core value realization. The "double loop" path mode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trategic value,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orted out according to the path of value re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ourth part: with the help of the authoritative view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levant factor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verified, and the degree of ecological undertaking and industrial screening is obtained. The three 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ul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value re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wester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X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军;生态文明与中国环境立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2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4期

3 张贡生;走向生态文明之路[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9期

4 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7年09期

5 贾峰;;告别黑色工业文明 迈向绿色生态文明[J];世界环境;2007年06期

6 李劲松;;论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建立生态文明社会[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7 吴永波;;南京林业大学参与主办江苏省首届生态文明论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薛松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水利;2009年20期

9 韩步阳;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机制[J];东疆学刊;1999年02期

10 王芹;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进行了生态学革命——论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胜;;简论生态文明立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宁清同;;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法治的支撑[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3 王如松;刘晶茹;;复合生态与生态文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明国;;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视阈[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7 王景福;;沿着低碳之路 走向生态文明[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8 文祯中;;生态文明与黄河流域生态建设[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9 孙芬;;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8年

2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 黄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生态北碚[N];重庆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杨通进;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鲜晓荻;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心灵[N];贵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周华俊邋鄢鸣;龙泉3.5万名学生成为“生态文明”传播使者[N];丽水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宏平;生态文明:论坛聚焦的大课题[N];四川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 段成柱;第八届中国经济论坛闭幕[N];贵州日报;2008年

8 中共珠海市委政研室 黄洪波;生态文明与珠海发展道路的选择[N];珠海特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兵 杨筱X 赵国梁;“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引起强烈反响[N];贵州日报;2008年

10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执笔 王明初;加快海南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N];海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2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杨朝晖;面向生态文明的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9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崔达;全球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政治[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4 李春红;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谷体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刘玉保;生态小城镇环境建设现状研究以锦城街道为例谈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建设[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任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光宇;试论生态文明的主体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秦小钢;绿色北京建设理论内涵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8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658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