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阶段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18:54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 要素-制度-关系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9期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总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本文从要素、制度、关系三个维度,按照经济发展相对绩效水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阶段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资源驱动型模式适用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力资本驱动型模式适用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市场主导型模式的经济发展绩效均优于政府主导型,而政府主导型模式仅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传统经济阶段和工业化初期具有相对适用性;外生与内生因素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应向着整合全球力量、国家机构和当地环境的方向发展。
[Abstract]:The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ways the product of a certain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lements, institutions and rela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ge applicability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source-driven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initial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human capital driven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post-industrialization stage, and the market-oriented model has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than the government-led model.However, the Government-led model is relatively applicable only i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tage of under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and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both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factors are the important drive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develop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forces,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loc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城建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编号:10ZD&016),主持人:曾刚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编号:13231203400)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行动计划”(编号:PY2014002),主持人:尚勇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层级式产业集群内部技术权力突破与创新升级研究”(41371147),主持人:林兰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温州模式”的转型与发展——“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6期

3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4期

4 施端宁,陈乃车;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5 李岳峰;张军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比较[J];开发研究;2008年01期

6 魏进平;;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定量判断——以河北省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8期

7 赵康杰;景普秋;;人力资本与资源型经济关系: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J];劳动经济评论;2009年00期

8 尚勇敏;曾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内涵、标准的再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1期

9 曹贤忠;曾刚;邹琳;;长三角城市群R&D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及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年01期

10 尚勇敏;曾刚;倪外;朱贻文;;中国典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与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林春霞;[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严忠;李伟军;陆磊;;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敬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权利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加益;;我国民营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5 彭荣胜;;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6 彭荣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7 王燕杰;;我国经济增长多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文辉;;创业导向的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9 郭淑芬;;论资源型区域城乡统筹的特殊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10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愉心;;沿海地区发展模式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借鉴[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胡永刚;;体制变革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8 祝合良;李晓慧;;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思路[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许琰;;浅析物联网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流通产业的促进作用[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郭丕斌;李丹;王婷;周喜君;;基于能源技术创新视角的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机理研究[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丘国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常理;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国荣;中国统计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澄民;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白鹤桥;门头沟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乔家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曹诗卉;经济增长中内生制度的功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晶;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孙静;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城镇化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汝凤;中国西部边疆资源型经济锁定与消解[D];云南大学;2011年

10 肖荣芳;论中国现代小城小说[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晓钟;“温州模式”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02年09期

3 钟华;安新颖;汪凌勇;;国家R&D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DEA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5 陶训健;;苏州和温州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赵奉军;;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1期

7 刘学良;孙斌栋;刘伟;潘鑫;;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城市;2008年03期

8 李迅;刘琰;;低碳、生态、绿色——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9 张杰辉;论资源依赖意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黄鲁成;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J];东北亚论坛;199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樱;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郁建东;论苏南模式的转型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0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40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