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区域经济圈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高铁 + 非中心城市 ; 参考:《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铁是人类交通运输史的重大进步和杰出代表,高铁的出现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间距离,加强了区域联系,改善了人们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生活条件,地区之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产业集聚和城市建设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总体上,高铁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高铁沿线的同一经济圈内,不同等级地位的城市受到高铁影响的内容、程度和方向是不同的。对于区域经济圈非中心城市而言,高铁虽然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通过阅读整理现有研究成果发现,有关高铁对区域经济的正面效应的研究内容较多,对负面效应的研究数量较少,而针对高铁沿线经济圈非中心城市的经济研究更是相当缺乏。本文从区域经济和经济管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时空维度,以梯度推移理论、区位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等为基础,对高铁对沿线经济圈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中,以成绵乐高铁为例,借助SPSS 19.0相关分析的指标散点图、Pearson相关系数值r和Sig.检验值,在确定高铁与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相关关系的前提下,引入引力模型中绝对经济联系强度指标Ri j和交通客流分流数据等,从城市发展、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与细分行业、劳动力就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成绵乐高铁对绵阳、德阳、乐山、眉山城市经济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研究表明,成绵乐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正面效应为主,但是非中心城市在和中心城市的竞争中,也产生了多方面前所未有的负面效应。非中心城市要想充分利用高铁的开通,搭上城市经济发展的快车,就必须客观看待和化解高铁产生的负面效应,趋利避害。最后,本文从经济圈非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以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为原则,以避免非中心城市经济边缘化,加速经济一体化为目的,提出了非中心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
[Abstract]:High-speed rail is an important progress and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story of human transportation. The emergence of high-speed rail has shortened the time gap between regions, strengthened regional ties, and improved people's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 has been optimize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have been accelerated, and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On the whole, high-speed rail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ut in the same economic circle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the content, degree and direc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 on different rank cities are different.For non-central cities in regional economic circle, high-speed rail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but it also has different negative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Through reading and sorting o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ore studies 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 on regional economy, and less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and the economic research on non-central cities along the economic circle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 line is rather scarce.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combining the dim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bases on gradient theory, location economy theory, growth pole theory, etc.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high-speed rail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on-central cities along the economic circle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clu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aking Chengmian Lego iron as an exampl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and Sig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scattered plot diagram of SPSS 19.0 correlation analysis.On the premise of determining that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speed rail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on-central cities, we introduce the absolute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index Ri j in the gravity model and the passenger flow diversion data, etc., in order to develop from the city and integrate the econom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Chengmian Lego Iron on the urban economy of Mianyang, Deyang, Leshan and Meishan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ubdivision industry, employment of labor forc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hengmian Lego Railway opening on regional economy are mainly positive effects, but non-central cities also produce unprecedented negative effects in many aspects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central cities.If non-central cities wan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opening of high-speed rail and catch the express train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must objectively look at and resolv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 and seek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Finally, based on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resource endowment of non-central cities in the economic circle, this paper aims at giving full play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void the economic marginalization of non-central cities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integration.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on-central citie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7;F53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庭伟;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城市规划的作用[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2 李京文;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5期
3 段尧清,常贤波;论城市信息化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4 刘景林;执著探索的结晶——《跨世纪城市经济新探索》评介[J];学术交流;2001年04期
5 郑恒;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J];发展;2001年01期
6 李翠玲;推进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经济;2001年09期
7 李恒光;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化进程[J];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8 卜海;论“入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1期
9 张振彬;经营城市的再思考[J];学习导报;2002年09期
10 杨继绳;城市怎样才能成为经济中心[J];中国投资;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5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胡国亮;;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视角看武汉市经济总量变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凌州;;从培育创新文化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祖康;;尊重规律、创新管理,,谋求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子玉;毕芳芳;桑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王子义;;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责任[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辽宁鞍山市委书记 张杰辉;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7年
2 范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争创发展新优势[N];江阴日报;2008年
3 市文明办;城市精神——城市的灵魂[N];丹东日报;2008年
4 欧金焕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塑造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5 ;论城市协调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6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打造绿色环境 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7 何德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N];南充日报;2011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李德成 张国锋;宜居宜业就是城市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晓萌;经济总量闯进全国城市十强[N];长江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严运涛 实习生 熊政纲;阔别22年 武汉重返全国城市前十[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杰;地方公共品影响居住选址和住房价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唐耀华;区域城市化进程机理研究与实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云红;城市底层空间的秩序与功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刚;基于场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邢福俊;中国水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9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长春城市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乃杭;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程圆圆;昆明城市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徐哲;城市特征的历史文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文团(Pham Van Doan);越南河南省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钊;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任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D];延边大学;2015年
9 陈倩;兰州市城市吸附度的测算、比较及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房书瑶;工业废品收购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52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5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