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区趋同类型探索
本文选题:京津冀协同区 + 趋同类型 ; 参考:《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12期
【摘要】:协同区、一体化等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经济合作区日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但初始条件的差异使存在协同可能性的地区将以不同的渠道收敛于趋于划一化发展的稳态,即趋同。聚焦京津冀地区,相似的发展因素已经夯实了协同发展的根基,准确把握其趋同类型是科学打造新常态时期中国"新三极"的体现。经过对1993—2013年发展数据的分析,从长远来看,京津冀地区将以工业产业链为纽带趋于绝对β趋同,必须高度关注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短期内,京津冀地区满足条件β趋同,表明有限度的政府介入和参与是推动其协同发展的占优主体和方式。要根除当前房地产与金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阻滞,必须转换顶层设计理念和角度,应对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供给侧理念是激活经济增长点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房地产领域,政府应当有限度地介入,旨在将房地产市场价格高企和楼盘空置的矛盾彻底转嫁于房地产开发商,从供给角度创新发展方式,疏解京津冀房市供大于求的高价泡沫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在金融领域,政府有限度的参与极为必要,供给侧理念体现为将金融复归至政府和经济之间的纽带地位、提升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动性、政府把握金融业发展方向等。
[Abstract]: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that break through the boundarie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such as cooperative areas and integration zones, are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for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initial conditions, the region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coordination will converge to the steady state of uniform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hannels, that is, convergence. Focusing o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imilar development factors have consolidated the found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accurately grasping its convergent type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hree poles" in China during the new normal peri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data from 1993 to 2013, in the long ru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ill be bound by the industrial industrial chain as a link towards absolute 尾 convergence, and m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the short term, The convergence of conditional 尾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dicates that limit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s the dominant subject and way to promote i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radicate the block of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caused by real estate and finance, we must change the top design idea and angle, and deal with the new normal of structural deceleration. The supply-side concept is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activate the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the field of real estat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rvene in a limited way in order to completely transf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high price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the vacant property market to th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nd to innovate the wa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Unraveling the potential threa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d by the oversupply of housing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the field of finance, the limited participation of government is very necessary. The supply-side concept embodies the return of finance to the position of link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conomy, the promotion of the initiative of financ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兰州市科技局规划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自我发展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4YB060) 甘肃省区域循环经济实验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培阳;朱喜钢;;中国区域经济趋同:基于县级尺度的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2 刘吉恒;;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6期
3 熊燕平;;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28期
4 岳文忠;王勇;;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趋同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徐娜;齐欣;;全球价值链中的最优生产组织决策模型研究[J];经济问题;2015年01期
6 胡斌;游新彩;;地市经济增长的σ趋同评价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7 金荣学;张楠;张迪;;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文余源;于俊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2期
9 许玉灿;马晓冬;;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王娟娟;;京津冀协同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在军;管卫华;吴启焰;蒲英霞;;1978-2011年间中国区域消费水平的时空演变[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2 张爱儒;丁绪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连云港空间发展战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3 王飞;;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实证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4 董理;;中国地区工资趋同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经济论坛;2014年11期
5 曹芳东;黄震方;王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研究[J];经济管理;2015年05期
6 徐娜;齐欣;;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路径选择——基于数量化理论Ⅱ类模型的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园;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及其响应[D];西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鹏;基于无偏灰色模糊马尔可夫理论对边坡位移预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阔;我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与演进趋势[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冀;严汉平;刘世锦;;国有土地出让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2 熊薇;徐逸伦;王迎英;;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3 仇方道,朱传耿,单勇兵,马家常;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4 宁越敏;;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5 王发曾;闫卫阳;刘静玉;;省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6 郭荣朝;宋双华;苗长虹;;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7 谷国锋;解to卓;;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8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9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10 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醒醒;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蒙丽琴;山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丽红;湖南市县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4 邓正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9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82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