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青海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16:05

  本文选题:青海省 + 不平衡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青海省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同时,青海省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具体体现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差距上。由于这种近距离的强烈反差更容易诱发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严重的社会的问题,如西藏和新疆爆发的冲突事件既有民族矛盾因素,也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足的成份。从青海省的情况来看,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虽然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民族聚居区域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显著,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为此,本文以青海省所属六州一市一地,即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海西州、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和六州一市一地所属4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聚类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先比较青海省各州地市与全省人均GDP差距,再测算青海省各县区与各州地区人均GDP差距,试图分析青海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现状,观察青海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演变情况,寻找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得出青海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具体表现有:青海省内部各区域间差距较大且不断扩大、青海省城区和农牧区之间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青海省民族自治地区或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普遍落后、第二产业对青海省各区域人均GDP贡献显著。并初步认为青海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产业结构因素影响、城镇化率影响因素、文化及人口素质影响因素、投资和制度影响因素等。
[Abstract]:Qinghai province is the less developed western part of China , meanwhile ,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is also very uneven ,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gap of regional GDP and GDP per capita . As a result of this close strong contrast , it is easier to induce people ' s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 which leads to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 such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Tibet and Xinjiang has not formed obv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 but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regions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mbal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mbal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and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of regional imbalance development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海;中国地区的不平衡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8期

2 王忠义;;县域经济研究的理论构建与现实意义——基于不平衡发展理论的认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厉文明;;浅议产业不平衡发展的效应及负面效应的规避[J];经济师;2010年07期

4 焦方义;;如何看待发展不平衡问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2期

5 杨爱平;;从地方发展权的失衡看当代中国的区域不平衡发展[J];太平洋学报;2011年10期

6 宗刚;孙琳;;基于熵的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特区经济;2012年12期

7 周志贤;日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J];世界经济;1986年11期

8 周志贤;;论日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1986年03期

9 陈德照;论战后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J];世界经济;1990年06期

10 庄平;我国不平衡发展问题浅析[J];文史哲;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瑞莲;;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杜德斌;;发达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西部发展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孙远方;梁华栋;;中国现代化不平衡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罗浩;刘志铭;;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演变[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张燕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肖昌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应对的挑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马君潞;如何解决全球不平衡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2 张岭泉邋单厚军 陈俊彦;走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道路的两难境地[N];河北日报;2007年

3 沈宝祥;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推进民主政治建设[N];学习时报;2006年

4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焦方义;如何看待发展不平衡问题[N];光明日报;2011年

5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詹丹;20万“量”出高校发展的不平衡[N];文汇报;2009年

6 茂名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光龙;以不平衡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N];南方日报;2012年

7 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工作委员会;加快“肇庆新区”建设 用不平衡发展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N];西江日报;2011年

8 王泽农;“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N];农民日报;2008年

9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庞元正;对“协调发展”的正确解读[N];北京日报;2012年

10 瞿世镜;不平衡发展:制约中国经济的瓶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夏锦文;平衡与不平衡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琳;基于熵测度的我国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薛锋;论全球化时代世界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玉翠;湖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中一;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地区不平衡发展公正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单丽芳;表方位时反义词“里—外”的不平衡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冬初;不平衡发展的宁乡县域城镇化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唐嘉成;国际经济不平衡视角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任s,

本文编号:1973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73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