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西藏自治区的实证分析
[Abstract]:The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 comes from all kinds of factor input and technology, which must be realized in a certain industrial structure. When the contribution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is given, diffe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lead to different outpu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ertiary industry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ibet's economy, followed by the second and primary industri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the highest and the space for development is the larges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dded valu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to the gross output value has restrict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to the gross output valu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to economic growth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unstable factors of volatility mainly come from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Linzhi regi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2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转变西藏经济发展方式研究”(项目号:12BJY004) 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特点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项目号:13BJL001);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社保基金运行模式与问题研究”(项目号:13BJY0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杨斌;潘明清;;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演变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军;;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葛新元,陈清华,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6部门资本产出比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衰退的多部门动力学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4 陈清华,樊瑛,方福康;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颜齐;郭翔宇;;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6 戚红艳;;工业结构与居民收入、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广西为例的VAR模型实证检验[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虞斌;;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分析[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8 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9 王迎英;曹荣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10 黄蓓;;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迁的统计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兴;;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2 敬莉;张胜达;;新疆收入分配、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进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敬莉;张胜达;;新疆收入分配、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进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石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董琨;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永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5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谢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构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7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8 文琦;能源富集贫困区农村转型发展态势与优化战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刘春梅;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白欢;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3 康清恋;江西省林业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万福军;昌平区国资委监管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郭隆艳;对外贸易对山西经济发展贡献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化云;大连市县域经济格局变动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倩;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月兰;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及效应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8年
9 陈华恒;对口支援机制对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农业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家伟,葛新元,袁强,方福康;中国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娟,崔高峰;世界区域经济增长趋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年10期
2 蓝庆新;;和谐社会构建中区域经济增长的公平与效率兼容[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周建新;试论新疆非均衡区域经济增长战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徐小钦;黄蕾;;产业积聚、持续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5 张馨之;何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J];软科学;2006年04期
6 李钊;王舒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短期性和长期性分析[J];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8 韩晶;何平;;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解析[J];思想战线;2008年02期
9 李勇刚;;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10 陈晓华;;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析——以广西、广东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5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管驰明;马奇骐;高雅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规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达新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红河日报;2013年
2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3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记者 翟相哲;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邯郸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利民 李维军;朝阳高新区领跑我市区域经济增长极[N];朝阳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许怡平;提升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力[N];安庆日报;2007年
7 杜莉 (作者为自治区党校副教授);青藏铁路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N];西藏日报;2007年
8 刘振斌;撬动武陵山区域经济增长极[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记者 刘志强;材料产业化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增长[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夏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又好又快[N];农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7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9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石宏博;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魏颖;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和金融资源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3 张凌涛;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廖华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红梅;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向颖;湖南省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岑少侠;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朱旭珍;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郇玉杰;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4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12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