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2 16:07
【摘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绿色、数字等技术不断发展,科技革命再一次兴起,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将激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要获得快速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与之相耦合协调、相互促进的区域创新系统,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势必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本文在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9—2014年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提出促进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发展模式,以期为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早日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决策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9—2014年,陕西省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稳固提升,区域发展差异明显,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2)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协调阶段为中度协调耦合,各地区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西安为极度协调耦合,宝鸡、咸阳、榆林、渭南为中度协调耦合,其他地市为低度协调耦合。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3)根据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陕西省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极度协调耦合-高经济发展类型、中度协调耦合-中经济发展类型、低度协调耦合-低经济发展类型3种类型,总体而言,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以中度协调耦合-中经济发展类型为主。提出了促进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3种耦合发展模式:自主创新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模仿创新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合作创新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Abstract]: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common development. A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ters a new era of investment-driven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low-carbon, green, digital and other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once again rising,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novation driving has become a new kinetic ener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which will stimulate the new growth poi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obtain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is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 study of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b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y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lculat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index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of 10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On this basi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4 i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alyzed.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romoting the coupling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a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s and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catch-up and surpassing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rom 2009 to 2014,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has been steadily improved,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obvious,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Xi'an is in the first place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ther citie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Xi'an,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lags behi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 the overal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stag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is moderate coordination and coupl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fferent. Xi'an is extremely coordinated coupling, Baoji, Xianyang, Yulin and Weinan are moderately coordinated coupling, and other cities are low coordination coupl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has changed from the "one pole and two strong" spatial pattern in 2009 to the "one extreme and more strong" spatial pattern in 2014. The intens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nhanced. (3)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reality,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extreme coordination coupling and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type, moderate coordination coupling and midd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ype, low coordination coupling and 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type.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mainly of moderate coordination and coupling-the typ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coupling development model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conomic coupling development mode, imitating innovation economy coupling development mod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economy coupling development mod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淑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企业人才问题[J];理论研究;2001年S1期

2 刘建立;强化龙头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J];探索与求是;2001年08期

3 张术平;加快经济发展是对“三个代表”的实践[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9期

4 叶文楼;;以色列经济发展探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J];中国金融;2002年04期

6 裴鸿义;南京举办“适应入世、富民强市、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研讨会[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7 ;百户企业评说龙江经济发展环境[J];统计与咨询;2002年02期

8 蔡吉跃;要努力营造岳阳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小泉纯一郎;中国经济发展将给日本和世界带来更多机遇[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9期

10 梁斌勋;娄底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经济;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必俊;;发展健康产业 促进健康长寿和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A];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9年

2 钟坚;;关于回归后香港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3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陈继平;潘丽珍;庞森;;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5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6 范少明;袁青;赵春河;郝占永;张帆;;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7 陆群;周洁;欧坚;;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8 陈征;;充分重视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9 王国斌;;狠抓决策落实加快经济发展[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周卫平;;长治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齐泽萍;省领导参加工会十大各代表团讨论[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2 ;各市州2006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N];吉林日报;2006年

3 田怀玲 (作者系任城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局局长);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N];济宁日报;2007年

4 邱闽;我市新聘30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N];新乡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叶尤刚 苏培;整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记者 陈乔炎;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 实现经济发展共同目标[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记者 李健 李兵;贵州:出台38条意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省委常委、副省长 薛军;强化质量法制 推进经济发展[N];山西日报;2000年

9 杨敬贺 薛伟 黄蔚;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昨挂牌[N];东莞日报;2011年

10 ;各市州二季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琳;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若江;“中国模式”的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石峰;英国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志敏;我国经济发展中防灾减灾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张元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刘刚;“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路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7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泽龙;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樊娴;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雾霾治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谢伦盛;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贺;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韩自豪;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6 赵吟曦;朝阳县在招商引资中政府职能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蔡晓蕾;济南市历城区服务业转型升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陈晶;金融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关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稆丹;内江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郑霜;福建省财政民生支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8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138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