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演化及其机理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main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form,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evolution trend and its mechanis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China. The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the law of spatial evolution is summarized briefly. Three model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is used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sorted out. In the empirical study, the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China are summed up by Kernel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and on this basis, the spatial evolution mechanis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i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spatial evolution model and strateg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also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199、511782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HUST:2014TS108)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蕊蕊;赵伟;;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研究的进展[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胡伟平;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生态学透视——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热带地理;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毕秀晶;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红;张志斌;吴永诚;陈谦;;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整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2 卓玛措;罗正霞;马占杰;李春花;;青海省区域发展空间模式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高秀艳;王海波;;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J];企业经济;2007年08期
4 林源源;蒋序标;季斌;;基于成长能力的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1期
5 李蕊蕊;赵伟;;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研究的进展[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黄志宏;;北京市朝阳区现代制造业发展构架探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林先扬,陈忠暖,蔡国田;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热带地理;2003年01期
8 胡刚;;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链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2期
9 唐常春;董涛;蓝万炼;;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选择与空间组织[J];热带地理;2009年02期
10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肖金成;;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J];改革;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毛金凤;法义滨;;沈本旅游市场一体化与沈阳旅游定位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于亚滨;潘玮;;哈尔滨都市圈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昊;黄峻;江文文;周小虎;;武鄂黄城镇连绵带规划建设思路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锐;邵波;;小城镇群战略发展区选择及定量分析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临浦新城概念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中起;张伊娜;;长三角地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经济的空间扩散与交通轴的分析[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继刚;;建立在地域城市学基础上的城市多侧面多学科研究——黄光宇先生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其对推动人居环境学发展的意义[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覃成林;吕化霞;;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型式及其成因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陈群元;尹长林;;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研究——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10 陈立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组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鲍新华;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雄伟;我国大都市区新城规划的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贺建谊;杭州余杭良渚文化旅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松标;揭阳潮汕空港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9 代安锋;云南中等城市组群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忠;海峡西岸经济区背景下福建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真,高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J];齐鲁学刊;2001年06期
2 张芳山;刘浩林;;政府行为规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求索;2006年08期
3 刘筱,阎小培;九十年代广东省不同经济地域差异分析[J];热带地理;2000年01期
4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周海燕;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热带地理;2002年04期
5 严春艳,甘巧林;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热带地理;2003年04期
6 周一星;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J];人口与经济;1982年01期
7 甄峰,顾朝林;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及其调控研究[J];人文地理;2000年04期
8 贾铁飞;鄂尔多斯地区旅游资源配置与旅游发展增长极问题[J];人文地理;2000年05期
9 邓悦,王铮,吴永兴;上海的边缘城市[J];人文地理;2001年05期
10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形成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立平;[N];经济观察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锐;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及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袁安贵;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张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殷为华;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仙德;基于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海江;城市间经济联系定量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王珊;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8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31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