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园区集约利用土地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9 15:54
【摘要】:生产性服务是市场服务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最终的服务,是介于生产和服务之间的面向生产的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服务性生产活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分越来越多。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是帮助本地区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是知识和技术发挥价值的重要平台。生产性服务园区是一种新的产业园区,近几年在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正蓬勃发展起来。不过,生产性服务园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其中典型的问题。土地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承载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生产性服务园区是我国用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利用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土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不仅是响应生产性服务园区土地政策、做好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拟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阐述生产性服务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含义、理论基础及分析维度。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主要阐述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包括其成效和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一部分是对策建议。主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产性服务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一方面,本文的选题视角有所创新,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研究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产业园区尤其是生产性服务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很少,本文以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创新了选题视角。另一方面,本文的个案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选取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这个长沙市“四区十园”中最年轻的园区,该园区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代表性数据资料。
[Abstract]:Productive service is a part of market service, but not the final service. It is a production-oriented service between production and serv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demand for service production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producer services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force to help the region attract invest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o bring value into full play. Productive service park is a kind of new industrial park, which is booming with the suppor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of local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service parks is not smooth, its intensive use of land is one of the typical problems. Land is a very valuable resource, carry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 to make intensive use of land is a major challeng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ductive service pa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 use policy in China. How to use land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allocate land structure rationally and improv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not only a response to land policy of productive service park. To do a good job of land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society.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comb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raws up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basic mean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analysis dimens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productive service parks.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Changsha Yuhu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cluding its effectiveness and main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 last part 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iming at its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productive service parks. On the one hand, the angle of view of this paper is innovative. At present, most domestic scholars tend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industrial parks, and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industrial parks, especially in productive service parks. Taking Changsha Yuhu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industrial parks and innovates the angle of view. On the other hand, the case of this paper is typical. This paper selects Changsha Yuhu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youngest of the "four districts and ten parks" in Changsha, which has distinct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intensive land use and can provide representative data for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华东;;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港口经济;2006年03期

2 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3 张统生;李宏军;李东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4 李彦;欧名豪;陈哲;;基于系统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5 陈静;付梅臣;张伟;华蓉;陶金;;南堡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袁旭东;武泽江;凌鑫;王亚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9年04期

7 童恋;袁旭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白雪;;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9 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0 李春华;李宁;江莉佳;张飞;;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5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吴荣钱;;彻底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聂燕军;任春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咨询服务[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帅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居西部十市第三[N];贵阳日报;2006年

2 高晓宇 彭楚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来建强;福建对8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穗诚;广东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10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石忆邵;土地集约利用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可;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欣欣;低碳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付鑫;基于PSR模型的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海三;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任静;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娅杰;小城镇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曹志超;西安市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姝漫;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梦雪;生态农业县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协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20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320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