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21:03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农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农产业的空间集聚,促进了规模经济和地方特色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企业成长环境逐步改善,企业间的合作发展初见成效,区域内部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城镇的产生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节约了企业的生产和交易费用,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和人口的聚集,促进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向城镇聚集。城镇化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变迁推动力和空间载体,产业结构的变迁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保障,二者的互动协调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如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城乡差距扩大、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各种“城市病”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这种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很多的批评和担忧,担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目前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导致新型城镇化缺乏后劲等。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十分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目前对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而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者动态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的还不多。另一方面,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而具体区域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城镇化发展现状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因此两者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分析应该细化到具体区域,而这也正是已有研究所缺少的。文章在学习和借鉴已有研究对产业结构变迁、新型城镇化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对产业结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互动作用机理。然后,选取相关指标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江西省1984-2012年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综合水平与生活方式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化3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2个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短期,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显著影响,在长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很大影响,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明显,人口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显著影响。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相互作用,其中经济城镇化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人口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样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对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影响最强,经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率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后,基于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对促进两者互动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 新型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299.27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导论11-19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2-13
- 1.3 研究述评13-19
- 1.3.1 产业结构变迁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5
- 1.3.2 新型城镇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5-17
- 1.3.3 产业结构变迁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国内外研究17-19
- 2 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19-25
- 2.1 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内涵19-20
- 2.1.1 产业结构变迁19
- 2.1.2 新型城镇化19-20
- 2.2 产业结构变迁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理20-22
- 2.2.1 要素流动与新型城镇化20-21
- 2.2.2 就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21
- 2.2.3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21
- 2.2.4 产业转移与新型城镇化21-22
- 2.3 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变迁的作用机理22-25
- 2.3.1 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变迁22
- 2.3.2 地租变化与产业结构变迁22
- 2.3.3 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变迁22-23
- 2.3.4 要素供给与产业结构变迁23-25
- 3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现状分析25-45
- 3.1 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构建25-28
- 3.1.1 产业结构变迁指标体系构建25-27
- 3.1.2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27-28
- 3.2 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说明28-29
- 3.3 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综合指标测算与现状分析29-39
- 3.3.1 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综合水平测算29-33
- 3.3.2 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现状分析33-39
- 3.4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测算与现状分析39-43
- 3.4.1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算39-41
- 3.4.2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41-43
- 3.5 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两者关系现状43-45
- 4 江西省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45-61
- 4.1 模型设定与实证方法说明45
- 4.2 实证结果及解释说明45-61
- 4.2.1 各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45-46
- 4.2.2 Johansen协整检验46-47
- 4.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47-49
- 4.2.4 VAR模型的设定49-53
- 4.2.5 脉冲响应分析53-55
- 4.2.6 方差分解分析55-61
-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61-65
- 5.1 主要结论61-62
- 5.2 对策建议62-64
- 5.2.1 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经济前提62
- 5.2.2 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62-63
- 5.2.3 促进生态产业与生态城镇建设63
- 5.2.4 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63-64
- 5.2.5 形成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64
- 5.3 研究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利;;我国传统城镇化的反思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J];生态经济;2013年11期
2 肖功为;贺
本文编号:252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5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