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02:02
【摘要】: 金融在发展,金融在不均衡中发展,金融在不稳定中发展,而且不均衡、不稳定在逐步扩展、逐步放大。在金融内部,金融制度、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价格、金融工具、区域金融、金融开放等不均衡发展,金融体系本身过度不均衡,会影响到金融结构的稳定,降低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金融市场的不均衡,会导致市场扭曲,弱化市场功能,阻碍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与外部环境之间,金融与经济、金融与社会、金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导致金融功能紊乱。 金融滞后发展,必然阻碍其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过度发展,超过实际经济的承受范围,将逐步累积和放大金融虚拟成分,形成金融泡沫而破灭。因此,本文立足客观描绘金融的非均衡——均衡——非均衡发展轨迹,努力探索金融非均衡发展规律,为中国金融实现动态的均衡发展过程寻找支点,推进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中心思路是通过对金融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梳理,借助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均衡现象进行研究,论文的中心论点是“过度非均衡不利于发展,扭转金融的过度非均衡发展向帕累托理想均衡状态发展靠近,遏制金融过度非均衡发展利用金融适度非均衡促进发展”,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中国金融的协调均衡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性建议,理论贡献在于将非均衡理论发展性地运用于金融问题研究,实践意义在于探讨建设“和谐性”与“效率性”兼具的金融,促进整体金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本文绪论及第一、二、三章主要从均衡发展理论到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进逻辑和研究脉络,对金融非均衡发展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问题提供理论铺垫,剖析均衡与非均衡的内在逻辑关系,推导出均衡状态往往是一种偶然的、临时的、短暂的、理想的现象,主要在微观的、局部的市场中出现,并且在外力作用下,这种均衡很难持久,市场很快由均衡状态过渡到非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是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本质的、常态的市场现象。由此,探讨了金融非均衡状态存在的内在必然性和导致非均衡的根源,重点对金融均衡状态与非均衡状态、适度非均衡状态与非均衡状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成为构建和谐金融、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要求。 其次,结合前面的理论基础,第四、五、六章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中国金融组织结构非均衡、金融市场非均衡、金融制度非均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金融在组织结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方面存在区域上呈现东西部非均衡、城乡非均衡,分析了导致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深层次根源、特点和规律,为后文政策性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本文第七章对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客观评价,金融作为承载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资源,金融非均衡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政治等的发展带来影响,既可能是正的影响,也可能是负的影响。非均衡发展对金融、经济、社会、政治等有什么影响、多大影响以及多大程度的非均衡适合经济金融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部分对金融非均衡发展效应分析理论、金融非均衡发展自身效应、金融非均衡发展外部效应、金融非均衡发展总体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四,本文第八章对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本文最主要的结论有: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客观存在;金融非均衡发展体现在两个层次:适度非均衡和过度非均衡,适度非均衡利于金融发展,过度非均衡发展将导致金融不可持续发展;金融非均衡还表现在形式非均衡与实质非均衡,关注实质非均衡对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问题更有意义;中国金融在组织体系、市场体系、金融价格、金融工具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某些方面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超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承载程度;中国金融非均衡的原因在于自然区位差异、行政管制(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方面;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使得金融非均衡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政府干预可以纠正非均衡发展,也可能导致金融非均衡发展加剧,政府的准确定位和合理发挥功能是促进金融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国金融非均衡现实的对策是采取积极战略治理非均衡,一方面是利用增长极理论、中心城市理论,发挥发达城市和地区的非均衡优势适度优先发展,实现梯度式的“效率性”发展,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政府适当补充调节为辅,用协调均衡的思想指导金融运行,减少金融过度非均衡,构建“和谐性”金融,实现和谐、均衡、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创新在于: (一)概念界定 一是本文对传统的均衡、非均衡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而提出了新的非均衡概念,纠正由经济学中非均衡概念带来的混乱,厘清了人们的思路。二是对“均衡”与“非均衡”概念理解上的创新,作者认为“非均衡”是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本质的、常态的市场现象,而“均衡”只是人们为了简化研究市场,在作出一种简单化的、理想化假设下的状态,重点落脚在利用均衡这种状态简化研究的一种方法。 (二)理论运用创新 文章将非均衡理论发展性地运用于发展金融学,丰富、发展了发展金融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扩展了发展金融学的研究视野。 (三)提出形式非均衡与实质非均衡金融概念 在考察金融体系时,综合考虑数量、价格、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等多因素,得出实质非均衡,客观公正地描绘非均衡状态,不隐瞒非均衡,也不夸张非均衡,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实质非均衡。从而有利于在研究金融发展过程中,通过剔除一些非均衡要素,准确判断金融非均衡程度,更好地把握金融非均衡轨迹和运行规律。 (四)明确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客观存在 指出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有两方面:一是市场非均衡是市场运行的一种常态,是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自然的状态,是非瓦尔纳斯均衡的客观表现;二是政府与市场的交叉作用,会导致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更加复杂化,政府干预是一种外力行为,既可以修正市场的运行轨迹,也可能歪曲市场轨迹,因此政府合理定位和有效干预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为探讨政府干预金融的非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五)初步建立非均衡评价标准 初步建立非均衡评价标准,为客观分析非均衡提供了依据。
【图文】:
地买入或卖出证券,由于供求双方力量对比差异,,以及“理性人”的非理性,导致证券价格始终无法接近价值,使证券市场处于一种相对的不稳定状态。(二)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证券市场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的一个参照,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应该保持一致或者基本一致。从下面两个图(图 5.1,图 5.2)对比可以看出,1995 年证券融资处于低谷,1996 年迅速放量,新股融资增长很快,到 2000 年股权融资达到顶峰,高达 1600 余亿,比上一年几乎翻一番,之后逐步回落,到 2005 年不足 50亿元。从 1995 年到 2005 年的十年时间里,几乎形成了一个倒 U 字形的增长轨迹,而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几乎维持在 10%附近,呈水平稳定增长轨迹,证券市场融资跟国民经济发展几乎没有体现出相关性和同步性,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证券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经济发展缺乏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
本文编号:2632798
【图文】:
地买入或卖出证券,由于供求双方力量对比差异,,以及“理性人”的非理性,导致证券价格始终无法接近价值,使证券市场处于一种相对的不稳定状态。(二)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证券市场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的一个参照,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应该保持一致或者基本一致。从下面两个图(图 5.1,图 5.2)对比可以看出,1995 年证券融资处于低谷,1996 年迅速放量,新股融资增长很快,到 2000 年股权融资达到顶峰,高达 1600 余亿,比上一年几乎翻一番,之后逐步回落,到 2005 年不足 50亿元。从 1995 年到 2005 年的十年时间里,几乎形成了一个倒 U 字形的增长轨迹,而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几乎维持在 10%附近,呈水平稳定增长轨迹,证券市场融资跟国民经济发展几乎没有体现出相关性和同步性,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证券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经济发展缺乏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艳梅;;浅谈大庆高新区如何推动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坤;中国虚拟经济非均衡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影;黑龙江省县级市投资潜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佳;区域金融资源配置非均衡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2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3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