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江苏省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模式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5:26
【摘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重要形式。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重点之一,科技与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灵魂,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是在认真分析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省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需要,对江苏省不同产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模式进行的比较研究。 本文针对江苏省不同产业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对其发展战略规划的形成,环境条件以及行业的发展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剖析。论证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关联度;论证了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论证了高职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论证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一、二、三产业的技能型,操作型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产生的趋势性变化。本论文以例证揭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三类产业人才供求分析,并研究了各产业人才供求和平衡问题。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内不同产业高职院校战略环境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不同发展模式(“外延式”,“内涵式”,“阶梯式”和“注入式”)的特征,根据三大产业的产业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提出相应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能力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化合作”模式。根据省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特别是电子,能源,农业和运输物流等新兴朝阳行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且快速发展行业的人才需求比,需供比,提出了不同产业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战略设想以及拟采取的战略措施设想。 展望未来,江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契机已经到来。作者期盼省内各产业的高职院校能形成鲜明的的办学特色,能关注发展的适度规模,重视相对的教育适度超前发展,要以市场,行业为导向构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期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给高职院校修订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文】:

轨迹图,就业结构变化,三大产业,江苏省


图 1 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轨迹1 世纪初,全省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为 0.40%,与上世纪 90 年代末相比,,年降 0.33 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低 0.23 个百分点,持续低速增长;同时随着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规模的行政区划大的城市建设,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非农产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分布也逐渐向城镇聚集,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平提升较快。2002 年江苏省十五规划提出:用之后 8 年时间,每年新增劳,力争达到 70 万人,实现总计 500 万农民由“农到工,由村到城镇”的大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江苏省政府推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各项措施,大力组移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据统计:2005 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 118.15 万人次,能培训 31.60 万人;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 67.9 万人,其中新增劳务输出同时,积极鼓励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通过加强农业的深层次开发和农施建设,加大铁路公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劳动的空间。同时随着本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江苏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在 2000 年进行人口普查时,数据表明大学、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冬;;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合作新思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8期

2 朱建军;;“阳光体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教学开展现状研究——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养诗书大气 育济世英才——江苏省震泽中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09期

4 冯晓峥;蔺俊;;浅析“十二五”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以江苏盐城为例[J];江苏教育;2011年15期

5 王传言;;生源危机下高职院校生存法则[J];教育;2011年23期

6 高嗣超;;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7 赵绚丽;;高职院校如何拓宽融资渠道[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8 李爽;;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1年03期

9 陈衍;;高职院校重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5期

10 ;江苏省黄桥中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何志武;高职院校的路如何走[N];光明日报;2003年

2 谢虹;我省高职院校推出“召回返读制”[N];江苏经济报;2004年

3 傅传蔚;“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有新规[N];江西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咏梅;高职院校更要从市场上觅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田丹;我省中高职院校不再“升格”[N];沈阳日报;2004年

6 夏德时 陈黎明;江苏省成立珍珠协会[N];中国黄金报;2005年

7 通讯员 郭逊 记者 谭伟东 ;湖职院矢志建设全国优秀高职院校[N];浙江日报;2005年

8 沈考宣邋何瑞琳;体艺类高职院校今“征求志愿”[N];扬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崔晓玲;昆明开建30所高职院校[N];昆明日报;2008年

10 苏志刚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周晨 整理;我们创造了高职院校的“宁波模式”[N];宁波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3 吴小巧;江苏省木本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忠兴;制度和政策因素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以江苏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

6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刁振娇;论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实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谷政;江苏种植业风险与农业保险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烨;江苏省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晓娟;江苏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游小娟;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6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6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