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收敛假说的存在性检验与形成机制研究
【图文】:
模式:( ) ( )( )11t ttk sf kknδφ +=+明t1k+是tk 的单调增函数。如图 2.1 所示,经济体具有唯一的全局均衡率的增长率随着资本劳动比率呈单调递减变化,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和储蓄率的经济体,无论其初始的资本劳动比率水平如何,都将收敛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异质性个体为收入分布影响经济增长收敛提供论研究表明,初始的收入条件对经济体的增长路径及其均衡稳态水平似经济结构的经济体和相同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体,,如果初始收入分不同的均衡稳态水平 (Galor 和 Zeira,1993;Aghion 和 Bolton,1996;uf,1996;Quah,1996)。内生决定的假设,为集团收敛假说形成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解释。具体,就人均产出水平和生育率而言,如果在实物资本或者人力资本存就会收敛于不同的均衡稳态水平 (Barro 和 Becker,198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0;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根龙;徐焕章;;货币空间价值研究方法刍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印大双;;论侦查假说的三个支点[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公云龙;李晶晶;;我国城市牺牲性、损耗性蔓延假说及其验证——以徐州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何文龙;刘颖;路江涌;;外部压力、自我认知与企业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陈春良;;收入差距扩大只是增加侵财犯罪吗?——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估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赵永亮;张捷;;民主参与机制下的公共品支出偏差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张健丰;;贝叶斯方法对迪昂问题的探索[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9 余为政;张晶;;事务所预期出具不利审计意见时对客户的减价安抚——基于事务所特征与客户影响力的差异[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刘俊盈;罗玉功;;从家蚕育种实践浅谈科学精神与科学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长江证券;A股不具备出现持续泡沫的可能[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经济增长收敛假说的存在性检验与形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文爱;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与收敛性研究:动态与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陈亮亮;我国不同地区产业间资源分配不均衡有关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迎霞;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吴颖;基于公共支出政策的区域经济增长协调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陈有真;服务厂商20/80资源投入对消费者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陈鹏;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熠;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D];厦门大学;2002年
2 曾洁君;广东省出口贸易环境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天兵;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贾薇;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尹伟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07年
7 姜雪;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8 朱鹏飞;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9 关敏芳;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及路径转换[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宋国亮;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7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