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南合作”模式研究
【图文】:
图 2—2(a) 东道国 图 2—2(b) 伙伴国图 2—2 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一体化效应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组建关税同盟对 P 国来说可以获得较大收益,但是对 H 国未必有好处,特别是对该国的产业发展没有好处。尽管该国的消费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处,但这种好处通过单方面的贸易自由化也可以获得,,而没有必要组建关税同盟。对这一问题,库珀和马塞尔做了如下解释:在现实中,H 国和 P 国都生产多种产品,且率不同。如果通过市场交换,两国都把各自的国内市场让给效率较高的生产商,则两就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的好处。①2、市场扭曲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一体化效应分析。前面对规模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家区域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是以不存在市场扭曲为前提的。但是,这一前提并不完符合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扭曲是普遍存在的。例如:由于市场断和政府干预,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往往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图 2—3(a) 东道国 图 2—3(b) 伙伴国图 2—3 市场扭曲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一体化效应P 国的情况则相反,如果考虑市场扭曲因素,关税同盟所带来的收益更大。如图 23(b)所示,P 国的收益包括 4 个方面:①消费收益 d 保持不变;②由规模经济所导的成本节约 g;③在 H 国的销售收益 e1+e2,其中 e1为 H 国向 P 国的收入转移,e2表在销往 H 国时消除市场扭曲的收益,它等于对 H 国的销售额乘以该国社会成本与国际场价格的差额;④本国市场销售增加所带来的收益 f,它等于销售增加额乘以该国社成本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综上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规模经济等动态效应,有利于发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目标。第一个动态效应是规模经济效应。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建立以后,在排斥区外产的同时,由于成员国之间消除了要素流动和贸易障碍,一方面扩大了市场空间,所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1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雪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郭俊辉;王建宙;赵冠楠;;浅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11年12期
3 魏远驰;;有关国际经济法变革的新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4 谢茜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5年10期
5 ;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移”研修班在武汉举行[J];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09期
6 章丽娥;;论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7 李泊溪;;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2期
8 常俊红;;21世纪产业结构变化与趋势[J];大众标准化;2007年S2期
9 魏奎;;专题六 国际经济[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7期
10 李玉良;;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和实现条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2 龙永图;;加入世贸组织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准备[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3 黄锦;;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张二震;方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5 张振铭;;增强科学性 无“网”而不胜——兼论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6 冯俊;;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挑战[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7 杨宏山;;全球竞争压力下的政府治理改革[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8 王占峰;董彦鹏;;试论经济全球化对法律全球化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9 蒋晓慧;;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资本市场[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10 张帆;;论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经济一体化之辩证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新文、范卫平;我呼吁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金镝;经济全球化是鲜花,也是陷阱(二)[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于培伟邋欧阳日辉;经济全球化是曲折发展的过程(下)[N];国际商报;2007年
4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 于培伟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欧阳日辉;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与对策(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川梅;后危机时代的云谲波诡[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阎雷;研究经济全球化要结合中国的特点[N];安徽经济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刘金镝;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鲜花,也是陷阱[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携手合作应对风险,维护共同利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葛春宽 (作者系盐城市公路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专家视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维权之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胡锦涛;在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俊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布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老挝外资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管涛;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伊;国际财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6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高建良;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8 李海燕;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货币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立兴;国际经济协作背景下的中国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唐宏;论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秀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主权[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2 吴静媛;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经济主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贾欢欢;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D];安徽大学;2007年
4 邢晓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劳工标准[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燕晖;浅析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外交学院;2005年
7 陈茜;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D];外交学院;2007年
8 刘潇;中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前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邓仕燕;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D];湘潭大学;2007年
10 熊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专业化人力资本外流的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7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6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