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业经济系统分析及农牧业经济的模糊区划
发布时间:2020-06-01 23:27
【摘要】:经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西藏自治区的生产、生活水平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势头,其中最近8年的平均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主要生产经济指标以9.82%-51.18%的年均递增率逐年增长,主要生活指标以2.78%~16.72%的年均递增率逐年增长。全自治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局势稳定、边防巩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成为西藏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进入新世纪初,自治区农牧业面临着多层次的深刻矛盾,整个农牧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种状况说明,尽管在过去13年中农牧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增长方式存在欠缺。这一时期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源于国家财政补贴、扶贫投入和援藏项目拉动,没有创造出足够的新生产能力,因而农牧业经济发展日益表现出高价格推动和高资源消耗的特征。 用模糊数学方法探讨了西藏自治区区域经济布局,并提出了规划方案。规划布局的总体思路是:重点发展拉萨、山南、日喀则和林芝等主要城镇和周边河谷地带,使其成为率先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并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地区。根据效益原则,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级决策的构想,将全自治区布局分为“一点、三线、五区”,通过四大经济区的布局体现点、线、面结合,实现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和非均衡发展。 1.“一点” 即以拉萨市为中心,建成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核心经济区,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地区的快速发展。 2.“三线” 即对沿边(边境口岸、城镇)、沿路(青藏、新藏、川藏、滇藏和中尼公路)、沿江(“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屁洋河流域及昌都的三江流域)地带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形成沿边的开放型经济轴线,沿路的商贸流通型经济轴线,沿江的农业、矿业开发轴线,,各轴线向两侧延伸,逐步形成几条特色产业带。充分发挥阿里和日喀则西部地区毗邻“五国一区”的边境区位优势,商贸兴边。以樟木、普兰、吉隆等口岸为窗口,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贸和旅游业。 3.“五区” 即按照“重点发展中部,放开搞活西部,综合开发东部,北部牧矿致富”的原则,促进各地区经济联合发展,建成南、北、东南、东北和藏西南五大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区,形成较为合理的特色区域经济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327
本文编号:2692232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3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西平;;西藏农牧业比较优势的实证考察与对策建议[J];西藏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2692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92232.html